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I讀新聞

特斯拉重啟供應鏈,馬斯克推Starlink,AI監管法案引發熱議

鉅亨網新聞中心


特斯拉重啟中國供應鏈,馬斯克推Starlink進軍沙國,AI監管法案引發市場熱議

特斯拉 (TSLA-US) 宣布將於本月底重啟從中國的零組件供應鏈,以支持其Cybercab無人計程車及Semi電動卡車的量產,顯示出其在全球市場的積極布局[1]。同時,美國國會提出一項新法案,計劃在未來十年內禁止對AI的監管,這對OpenAI、NVIDIA及Google等科技巨頭而言無疑是利好消息,旨在減少監管障礙,提升美國在全球AI產業的競爭力[2]。然而,學界對於缺乏監管可能帶來的倫理與社會風險表示擔憂,尤其是在青少年使用AI技術的影響上,未來法案的通過與否仍需觀察。整體而言,特斯拉的供應鏈恢復與美國AI監管的暫停,反映出科技產業在政策變動下的快速適應與發展潛力,並可能進一步推動市場對相關企業的投資熱情。
在沙烏地阿拉伯的投資論壇上,馬斯克宣布Starlink獲得沙國政府批准提供海事與航空連網服務,顯示其企業在與川普的關係中獲益,並可能促進特斯拉 (TSLA-US) 無人駕駛計程車進軍沙國市場[3]。同時,華為在2022年第四季首次出現季度虧損,淨虧損約3億元人民幣,儘管營收成長9.5%至2760億元,但美國的出口管制使其半導體成本上升,迫使華為在研發上投入1797億元,約佔總營收的五分之一,以建立技術護城河[4]。這些動態反映出全球科技企業在面對政策變遷和市場挑戰時,如何透過策略合作與加大研發投入來尋求突破,未來將持續影響市場競爭格局。

美股市場面臨學術自由與貿易政策挑戰,全球政治經濟環境複雜交織

哈佛大學校長 Alan Garber 在面對川普政府的審查威脅時,強調學術自由的重要性,並已向法院控訴聯邦政府干預其學術政策,這一事件突顯了美國學術界在自由與政治干預之間的根本衝突[5]。另一方面,索尼集團對未來一年業績表現持悲觀態度,預計因美國關稅影響將損失1000億日元,營業利潤低於市場預期,顯示出全球貿易環境對企業的壓力[6]。這些事件反映出在當前政治與經濟環境下,企業與學術機構都面臨著外部挑戰,如何在不確定性中維持核心價值與業務增長,將成為未來的重要課題。
菲律賓2025年期中選舉初步計票結果顯示,前總統杜特蒂在達沃市市長選舉中以壓倒性優勢領先,顯示出杜特蒂家族在當地的強大影響力,儘管杜特蒂本人目前被拘留在荷蘭海牙,分析人士認為這反而增強了他在家鄉的支持基礎[7]。與此同時,美國降低了針對中國平價商品的部分關稅,雖然這對依賴低價商品的美國消費者來說是一個利好,但高額稅率仍可能對低收入家庭造成負擔,尤其是在小額豁免進口的情況下,這些成本最終將轉嫁給消費者,特別是最弱勢的群體[8]。這一系列事件反映出全球政治與經濟環境的複雜交織,杜特蒂家族的政治動態與美國的貿易政策變化,均在影響各自國家的社會結構與經濟發展。
美國財政部對近20家協助伊朗將原油輸出至中國的企業實施制裁,這些企業多為幌子公司,顯示出美方在「極限施壓」戰略下,持續切斷伊朗的資金來源以阻止其核武及軍事活動的企圖[9]。同時,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外交緊張局勢再度升級,雙方互逐外交官的行為反映出兩國在地緣政治上的對立加劇,這不僅影響雙邊關係,也可能對南亞地區的穩定性造成長期影響[10]。這些事件顯示出全球政治環境的複雜性,尤其是在能源安全與地緣政治的交織下,市場需密切關注相關國家的政策變化及其對全球供應鏈的潛在影響。

Powered by Yushan.AI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