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I讀新聞

美中貿易局勢微調,市場情緒回暖但挑戰依然存在,台股受外資推動持續上漲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5-12 20:21


美中貿易局勢微妙變化,市場情緒回暖但未來仍需警惕

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的緩解雖然短期內提升了市場情緒,然而小額包裹的關稅政策未獲調整,對中國電商平台如Temu和Shein造成潛在衝擊,尤其在美國對800美元以下包裹徵收高達120%關稅的背景下,未來走向仍不明朗[1]。瑞銀指出台灣出口增長將放緩,特別是半導體領域需謹慎,因美國GDP及進口增長預測減少,4月出口年增29.9%雖創新高,但未來幾個月的增長動能恐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2]。這些因素顯示,市場需對未來的貿易環境保持警惕,特別是在政策變動和經濟指標的影響下。
美股面臨的隱憂主要來自於川普的關稅政策。儘管科技企業如Meta (META-US) 和Alphabet (GOOGL-US) 在第一季財報中表現優異,但高層對未來的財測仍持謹慎態度,特別是對亞洲市場廣告支出減少的擔憂[3]。同時,美國財長貝森特預告將與中國官員再度會談,推動更大規模的貿易協議,市場普遍認為此舉有助於緩解全球貿易緊張,並促進經濟復甦,導致美股期貨顯著上漲,尤其是大型科技股表現強勁[4]。然而,關稅問題的持續影響及廣告支出潛在放緩,可能使小型科技公司面臨更大挑戰,市場需密切關注未來經濟走向及政策變化。
在美中貿易戰的背景下,中國正積極擴大與阿根廷的農產品採購,計劃購買約9億美元的黃豆、玉米及植物油,顯示出對南美農產品需求的上升[5]。此外,美國與中國達成暫時性關稅削減協議,激勵市場情緒回升,美股期指大幅上漲,科技股如輝達和亞馬遜均表現亮眼[6]。這一系列動作不僅反映出中美貿易關係的微妙變化,也顯示出全球市場對於貿易緊張局勢緩解的期待,未來可能影響農產品供應鏈及相關市場的走向。
美中貿易協議的最新進展顯示,雙方在關稅問題上各退一步,將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45%降至30%,中國則將其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從125%降至10%。這一消息激勵了陸股和港股的上漲[7]。富達國際的分析指出,儘管關稅削減幅度可觀,但短期內的政策變化可能對市場情緒影響更大,企業需重新調整供應鏈以適應全球貿易流向的變化[8]。此外,川普政府正在推動多項量身訂做的貿易協議,顯示出美國在全球貿易格局中的積極布局,未來的貿易環境仍需密切關注美中關係的長期走向。

金融與科技市場面臨挑戰與轉型,台股受外資推動持續上漲

金融業近期表現不佳,14家金控獲利腰斬,尤其是8家壽險公司因匯率影響出現虧損,顯示市場環境的挑戰加劇[9]。同時,美國科技七巨頭面臨「中年危機」,在AI技術的衝擊下,部分公司如Google和網飛未能適應新趨勢,股價受到影響,而微軟和輝達則因成功整合AI而受益,顯示出科技轉型的迫切性[10]。整體而言,金融與科技領域的變化反映出市場對創新與適應能力的高度重視,未來企業需加強應對策略以維持競爭力。
隨著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軟銀孫正義的千億AI計畫「Stargate」面臨停滯風險,融資進展緩慢且市場對AI供應過剩的擔憂加劇,可能使資料中心建設成本上升5%至15%[11]。相較之下,蘋果 (AAPL-US) 則加速自研晶片佈局,瞄準智慧眼鏡及AI伺服器,計畫在2025至2027年間量產新產品,並減少對NVIDIA/AMD的依賴,顯示出其在科技創新上的積極進取[12]。這一系列動態反映出科技產業在面對政策與市場挑戰時的不同應對策略,未來將影響資本流向及市場競爭格局。
中國市場的外國品牌手機出貨量在3月幾近腰斬,年減49.6%至188.7萬部,顯示出外國品牌面臨的激烈競爭壓力,尤其是蘋果 (AAPL-US) 的iPhone也未能倖免[13]。相對而言,中華電信 (2412-TW) 在4月的營收達190.5億元,創下11年來的新高,年增6.2%,每股純益0.44元,成為獲利王,顯示其在核心業務及ICT業務的穩健成長,特別是在網路數據中心及雲端服務的表現上,顯示出數位轉型的成功[14]。這一對比反映出中國市場的變化及台灣企業在數位化浪潮中的應對策略,未來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在外資連續七日買超的推動下,台股今日收盤上漲214.5點,達21129.54點,顯示出市場對於後市的樂觀情緒[15]。外資本日買超166.18億元,主要集中於華邦電及多檔金融股,顯示出資金流向的明顯趨勢,尤其是金融股的吸引力持續增強,反映出市場對於經濟復甦的信心[15]。此外,投信的買盤也顯示出對於半導體及航運股的青睞,然而自營商的持續賣出則顯示出市場情緒的分歧,未來需密切關注資金流向及市場反應,以判斷後續的投資機會。

Powered by Yushan.AI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