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龍:主權基金可借鏡鄰近國家 反對由外匯存底直接無償撥用
鉅亨網記者王莞甯 台北 2025-05-07 16:11

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明 (8) 日將赴立院進行我國若設立主權基金的相關報告,楊金龍直指,我國主權基金管理機構的設立資本及其投資資金來源,可借鏡亞洲鄰近國家經驗,但不宜由外匯存底直接無償撥用,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也才得以維持。
楊金龍說,參考亞洲鄰近國家如新加坡、韓國主權基金的創設經驗,其首批資金來源有以下幾種方式,包括 (1) 財政部發債:如新加坡財政部是將發行特別公債 (SpecialSingapore Government Securities,SSGS) 的本幣所得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MAS) 買匯,再將此外幣資金委託 GIC 管理及投資,投資海外資產。
(2) 財政部撥款:新加坡 Temasek 是由財政部出資成為淡馬錫的股東,再由淡馬錫投資取得新加坡 35 家國營企業 (如新加坡電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銀行等) 股權。
(3) 財政部出資設立,首批受託資金來源為公部門委託款:如南韓 KIC 的資本額係由財政部承諾出資,而首批託管資金來自於財政部外匯平穩基金和南韓央行外匯存底。
央行強調,外匯存底是央行資產的重要構成項目,所對應的主要是民間部門所持有的新台幣通貨與金融機構轉存款等負債項目,從央行財務結構而言,「中央銀行的外匯資產與新台幣負債必須平衡」。
衡諸國際間主權基金對外投資的外匯需求,均是由外匯市場買入,如此才能使央行的資產負債維持平衡,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也得以維持,因此,在未減少新台幣負債下,不宜直接無償撥用外匯存底予主權基金管理機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