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停航!中美貿易摩擦升溫 亞美航線貨運量銳減 引發全球供應鏈震盪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025-04-28 09:10

最新數據顯示,在經歷一系列關稅公告、豁免和撤回後,中美雙邊貿易量驟減,貨運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動蕩,暫停訂艙、暫停發貨、停航等現象不斷上演。
中國拒收美國波音公司交付的飛機後,中美貿易量持續萎縮,導致中國至美國航線的貨櫃運輸量急劇下滑。這一波貿易衝突不僅重創航運業,更引發全球供應鏈連鎖效應,航運企業面臨「需求寒冬」的嚴峻考驗。
根據航運數據平台 Vizion 數據,自 3 月底以來,中國至美國航線的貨櫃預訂量暴跌,全球及美國貿易航線的訂艙量更呈現「斷崖式下滑」。國際貨運代理商 HLS Group 數據也顯示,已有 80 個中國出發的貨輪航班遭取消。
海洋聯盟 (OA) 更宣布,4 月底將全面停航驶向洛杉磯的三條亞美主幹航線 (CPS、PCC1、CEN),非聯盟成員 ZIM 公司亦同步停運兩個月。以每航次運載 8 千至 1 萬個標準貨櫃 (TEU) 計算,累計取消運力達 64 萬至 80 萬 TEU,相當於 30 艘大型貨輪的運能。
業內人士說,「這是史上罕見的規模化停航」,並指運力過剩迫使船舶業者將美國航線運能轉移至其他航線,但需求疲軟導致美國航線運價持續探底。
根據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 (SCFI) 顯示,美西航線運價已跌至每個 40 呎標準貨櫃 (FEU)1200 美元,較去年同期暴跌 60%。
此外,亞美航運量銳減也對全球供應鏈造成多層次衝擊。港口方面,上海、寧波等中國主要裝卸港的碼頭作業量驟減,美國西岸長灘、洛杉磯港的卡車調度亦面臨空窗期。鐵路與倉儲業務因貨量不足跟著滑坡,形成「需求下降→運力閒置→運輸成本上漲」的惡性循環。
世界貿易組織 (WTO) 警告,川普首個總統任期加稅陰影尚未消散,新一輪貿易限制已讓全球貿易前景急劇惡化。
海運顧問公司 Sea-Intelligence 分析師強調:「亞洲至美國航線的貨櫃多數屬中國製造,訂單持續下滑將導致更多停航公告。」
面對關稅壁壘升溫,美國進口企業展開「生存自救」。《CNBC》最新調查顯示,在 120 家受訪企業中,89% 優先取消訂單,61% 轉向東南亞等低關稅產地採購,61% 企業宣布調漲售價。值得注意的是,75% 受訪者預期關稅成本將轉嫁至消費端,導致美國民眾購買力下降。
此外,81% 企業表示,若在美國設廠,將以工業機器人取代人力,反映供應鏈重構面臨成本與技術雙重挑戰。
業界人士指出,隨著春夏季傳統貨運旺季缺席,航運業者預測亞美航線的「寒冬期」恐延續至 2025 年下半年。
- 震盪期靠它逢低加碼,追求更大本利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