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半導體註冊資本大幅增至40億元人民幣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4-21 20:10

在寒武紀之後,中國半導體產業再傳出重大消息。根據天眼查 App 顯示,中微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近日發生工商變更,其註冊資本由原先的 10 億元人民幣大幅增加至 40 億元人民幣,增幅高達 300%。
中微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於 2020 年 6 月 12 日成立,註冊地位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江山路 4168 號,法定代表人為尹志堯,其控股股東為在科創板上市的中微公司。
在中微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大幅增資的同時,中微公司在 4 月 17 日曾公告指出,其控股子公司超微半導體裝置(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超微公司」)計劃進行增資並引入新的股東。增資完成後,超微公司的註冊資本將達到 1.6 億元人民幣。
在此次增資中,中微公司擬新增認繳註冊資本 5000 萬元,嘉興眾闔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眾闔合夥」)擬新增認繳 1312 萬元,尹志堯擬新增認繳 1000 萬元,BEAMVISION 擬新增認繳 653 萬元。資料顯示,超微公司是中微公司去年新成立的公司,專注於開發電子束檢測裝置,這類裝置對於晶片製造和先進封裝工藝的良率控制至關重要,對於中國發展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中國的短板之一。
中微公司近期也公布了其年報業績。儘管 2024 年歸母淨利有所下滑,但全年營收呈現較大增長,且第四季度歸母利潤超過 7 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速顯著. 此外,截至 2024 年第四季度末,公司的合同負債也大幅增長超過 200%,達到 25.86 億元人民幣,年增 235.2%。這意味著公司未來業績增長可期,也進一步印證了國產替代的趨勢。
根據 SEMI 的數據,2024 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達到 1170 億美元,年增長 10.2%,創下歷史新高。中國大陸依舊是半導體設備支出的最大市場,2024 年占比達到 42.3%,設備支出高達 495 億美元,年增長 35.4%. 國聯民生證券分析指出,在美國對中國晶片行業制裁日益嚴厲的背景下,半導體設備作為晶片產業的基石,有望率先完成美系廠商的替代,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目前,美系設備廠商對中國大陸市場的依賴程度較高,2024 財年 AMAT、LAM、KLA 在中國大陸的銷售額佔比分別達到 37%、42% 和 43%. 中微公司在此背景下加大資本投入,顯示出其積極搶佔市場份額,加速國產替代的決心.。
- 貿易戰再起 新興市場債券還能投資嗎?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