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美國與中國雙向投資概況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025-04-17 16:40

根據中國商務部與美國財政部數據,截至 2023 年底,兩國雙向投資規模形成破兆美元級經濟關係,且事實上,美國在中國投資金額有兩種統計方式,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為 982.3 億美元,央視新聞客戶端引用的廣義投資存量則達 1.2 兆美元,差異源自於統計範圍涵蓋直接投資與證券投資等不同構面。
根據中國國務院上周三 (9 日) 發布的《關於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與央視數據,目前全美超過 7.3 萬家企業在中國市場營運,其中 1961 家資產逾 2500 萬美元的美國企業在 2022 年實現 4905.2 億美元銷售額,相當於每個在中國的美國公司每天平均創造 660 萬美元的營收。
在金融領域,127 家美資保險機構深度參與中國市場,高盛、美國運通等金融機構透過策略投資中國本土銀行,近五年累計獲得超過 180 億美元的分紅收益。
中國投資美國則呈現多元化特徵,836.9 億美元涵蓋製造業、資訊科技等 18 個領域,5,100 家中企在美僱用 8.5 萬名本土員工。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企業在美銷售網絡正從傳統商品輸出轉向技術合作,2022 年實現的 786.4 億美元銷售額中,新能源與生物醫藥類產品佔比已達 37%,這種轉變折射出中國企業從成本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型軌跡。
這種資本雙向流動在中國持有美國國債市場同樣顯著,7590 億美元的美債持股既是中國外匯儲備管理的重要組成,也支撐著美國聯邦政府年均 6500 億美元的財政赤字融資需求。
蘋果與特斯拉則是了解中美產業鏈合作的實際案例,前者透過分離研發與製造環節,將 iPhone 生產線留在中國,借助中國 70% 的製造業成本優勢,實現全球市場利潤率提升,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去年交付 65.7 萬輛電動車,佔其全球總銷售量近半。這種合作模式讓美國企業得以將資源集中在高端創新領域,波士頓顧問報告顯示,中美製造業分工每年為美國企業節省 2000 億美元營運成本。
美國企業每年從中國市場獲取超過其本土市場 15% 的營收增量,中國企業則透過美債投資實現外匯存底保值,這種共生關係更在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中被定義為「新布雷頓森林體系」,即以美元結算體系為根基,中美形成技術創新與製造能力的全產業鏈互補。
目前,美國對中投資存量相當於其 GDP 的 4.2%,中國持有美債規模佔中國外匯存底的 36%,這種金融與產業連結讓任何單方面的政策調整都可能引發全球產業鏈的連鎖反應。
- 華爾街頂尖分析師專欄Joe’s華爾街脈動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