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流動性重建:RWA如何吃掉傳統金融的「時差套利」蛋糕?
BlockBeats 律動財經 2025-04-16 20:00

前言
“現實資產(RWA)的代幣資產(RWA) RWA 一詞的解釋,也是科普文中關於 RWA 的普遍解釋。但這句話在我看來並不清晰也不全對,本文將以我的個人視角去嘗試解讀這個時代背景下的 RWA。
一、破碎的棱鏡
Crypto 與現實資產的結合可以追溯到十餘年前比特幣上的 Colored Coins,透過對比特幣 UTXO 添加元資料實現「染色」,賦予特定 Satoshi 代表外部資產的屬性,從而管理在比特幣 UTXO 上添加「染色」,賦予特定 Satoshi 代表外部資產的屬性,從而管理在比特幣上)。這種形狀像 BRC20 的協議是人類首次在區塊鏈上實現非貨幣功能的系統性嘗試,同時也是區塊鏈邁向智慧化的開端。但受限於比特幣腳本有限的操作碼,Colored Coins 的資產規則需透過第三方錢包解析,使用者必須信任這些工具對 UTXO「顏色」的定義邏輯。中心化信任夾雜著流動性不足等因素,使得 RWA 的初次概念驗證還是以失敗告終。
而後的數年裡區塊鏈以以太坊為轉折,開啟了圖靈完備時代。各類敘事都有過瘋狂的時刻,但 RWA 在這十來年裡除了法抵穩定幣外,始終是雷聲極大,雨點又小的情況。這是為何?
我還記得我曾在關於穩定幣的文章中寫道過,區塊鏈上從來不存在真正的美元。 USDT 又或 USDC 的本質只是一家私人公司給你的「數位債券」,USDT 相比美元理論上要脆弱的多。而 Tether 之所以能成功,其實是源自於區塊鏈世界迫切需求又無法創造價值穩定媒介的無奈。
在 RWA 的世界裡從不存在所謂的去中心化,信任假設必須建立於一個中心化實體之上,而這個實體的風險把控只能寄託於監管。 Crypto 基因裡的無政府主義本質上就與這個理念相悖,任何公鏈的底層架構都是為了抵抗監管。公鏈之上監理難存,是 RWA 始終無法成功的首要因素。
第二點是資產複雜性,RWA 雖然包羅一切實體資產的 Tokenization,但我們還是能將其粗略分為金融資產與非金融資產兩個類別。對於金融資產而言它們本身就具有同質化的屬性,底層資產與 Token 間的紐帶可以建立於受監管的託管機構下。對於非金融資產而言,這個問題則要複雜百倍,其解決方案基本上只能依賴 IoT 系統,但依然無法應對人為作惡及自然災害等突發因素。所以在我的認知裡 RWA 作為現實資產的稜鏡,能折射出的光並非無限的,未來的非金融資產要想在鏈上長存必然要符合同質化且易估值這兩個前提。
第三,相較於具有高度波動性的數位資產,現實世界資產中基本上難以找到波動率與之相並的資產。而 DeFi 中動輒數十甚至上百的 APY 更是讓 TradFi 相形見絀,收益低、缺乏參與的動機,則是 RWA 的又一痛點。
既如此,那麼圈內如今為什麼又要再次聚焦於這個敘事?
二、上有政策
依據上文所訴,TradFi 對於監管的推進是 RWA 能夠存在的關鍵因素,當信任假設成立這個概念才得以推進。目前對於 Web3 發展友善的地區,例如香港、杜拜、新加坡等地基本上都是近期才相繼落地 RWA 監管的相關架構。所以當這個起始點出現時,RWA 的啟程之旅也才剛開始,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監管碎片化和 TradFi 對於風險的高度警惕還是為這條賽道披上了一層迷霧。
以下是截至 2025 年 4 月全球主要司法管轄區關於 RWA的監管架構詳情:
美國:
監理機關:SEC(證券交易委員會)、CFT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虛擬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 從0開始學買幣,小資新手養成班招生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