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第一!中國CIPS去年處理逾175兆人民幣交易量 大幅成長43%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綜合報導 2025-04-14 15:20

最新數據顯示,去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數據與實踐層面雙雙刷新歷史紀錄。根據中國人民銀行 (央行) 數據,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 (CIPS)2024 年處理業務量達 821.69 萬筆,涉及金額 175.49 兆元 (人民幣,下同),年增率高達 42.6%。
截至今年 3 月底,CIPS 已連接 170 家直接參與者與 1497 家間接參與者,業務觸角延伸至 186 個國家和地區,構築起人民幣國際化的「數位高速公路」。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報導,自亞投行作為《熊貓債新規》實施以來首個國際 3A 級發行人,累計發行 145 億元人民幣主權債券,標誌著人民幣資產正獲得頂級國際機構認可。
更具突破性的是貨幣橋項目,自進入最小可行性產品階段後,香港、泰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國四大管轄區的 35 家商業銀行已在平台上完成超過 300 億元真實交易,涵蓋大宗商品、機電產品等貨物貿易,以及技術服務、國際運輸等服務貿易場景。這種「多幣種互換 + 區塊鏈」的技術架構,正解決傳統跨境支付中的匯率損耗與結算時滯痛點。
報導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的底層邏輯正從「邊緣突圍」轉向「系統性升級」。從產業鏈視角觀察,上游 CIPS 與數位人民幣跨境支付平台構築基礎設施骨架,中游的銀行、支付機構等金融服務商加速技術迭代,下游的應用場景則呈爆發態勢,去年跨境人民幣結算在大宗商品領域實現 1.5 兆元規模,年增率 22.7%,機械設備、新能源產品等領域的人民幣計價比例突破 35%。
某跨境支付公司技術總監說:「我們為銀行開發的智能路由系統,可實時比對全球 40 餘種清算通道,將支付成功率提升至 99.6%」;
此外,政策紅利與市場需求形成強勁共振。去年中國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達 64.1 兆元,年增率 23%,其中貨物貿易結算佔比首度突破 60%。這背後是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的持續深化。去年外資機構在中國發行熊貓債接近 2000 億元,年增 32%,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量更以 150% 增速瘋狂擴張。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已與 40 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定,協議規模達 3.8 兆元,為企業提供「避險港」的同時,也在悄然瓦解美元霸權的基礎設施。
此外,受益於這股浪潮的產業生態正在形成多層次價值鏈。跨境支付技術服務商直接承接 CIPS 擴容紅利。
某上市公司財報顯示,該公司跨境支付系統訂單量年增 210%,數位人民幣硬體製造商則迎來「硬科技」春天,某智能終端企業研發的跨境支付 POS 機,已進駐東南亞 2.3 萬家商戶。更值得關注的是金融科技公司的創新實踐,某區塊鏈企業開發的智能合約系統,正試圖在跨境貿易融資中實現「秒級」信用驗證。
這場静默的金融變革正改寫全球資金流動規則。當 SWIFT 系統仍在處理 76 兆美元日均交易額時,CIPS 已悄然完成對 175 兆元跨境人民幣交易的「去中心化」處理。
CIPS 自 2015 年成立以來,作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基礎設施,業務量與參與主體不斷攀升。 從業務量來看,2024 年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處理業務 821.69 萬筆,金額 175.49 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24.25% 和 42.60%。 日均處理業務 3.05 萬筆,金額 6523.90 億元。
從參與主體來看,截至 2025 年 3 月末,CIPS 共有 170 家直接參與者,1497 家間接參與者。 間接參與者中,亞洲 1091 家(境內 560 家),歐洲 260 家,非洲 59 家,北美洲 34 家,南美洲 33 家,大洋洲 20 家。 CIPS 系統參與者分佈在全球 119 個國家和地區,業務可通過 4900 多家法人銀行機構覆蓋全球 186 個國家和地區。
當前,SWIFT 系統在全球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 11000 家銀行會員,每年支付額超過 2000 兆美元。 CIPS 系統相對 SWIFT 系統仍有較遠差距。 在關稅戰、全球貿易脫鉤風險加劇的大背景下,CIPS 建設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期。
專家指出,隨著貨幣橋項目向更多管轄區擴容,人民幣或將在 RCEP 框架內形成「支付清算 + 貿易融資」的雙輪驅動模式。這不僅意味著中國金融主權的延伸,更預示著全球供應鏈正在從「生產鏈」向「價值鏈」蛻變,而人民幣正在成為這個新秩序的核心紐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