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鉅亨看世界─日企轉型後的下一步

鉅亨網李家如 綜合外電


日立集團執行長中西宏明(圖:AFP)
日立集團執行長中西宏明(圖:AFP)

曾帶領日立 (Hitachi)(6501-JP) 集團成功由虧轉盈的重要推手,現任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中西宏明 (Hiroaki Nakanishi),接下來將帶領日立迎向下個挑戰。



《CNBC》報導,回顧 2014 財年,日立繳出營業獲利 6004 億日圓 (48.9億美元) 的佳績,獲利再破紀錄,除了歸功於削減成本,也來自中國電梯需求強勁、汽車零組件與電子產品銷售走強所挹注。

但把時光拉回四年前,中西剛接任總裁時可不是這番好光景。當時在全球金融危機陰影籠罩,加上家電產品業績大幅滑落,這個亞洲家喻戶曉的品牌已連續四年蒙受虧損。

這名在 1970 年進入日立集團從工程師做起的新任總裁,毅然決定出售旗下硬碟部門,並逐步退出消費電子產品市場,將資金專注投入在發電、鐵路和自來水處理設施,並在 2014 年 4 月接任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一職。

過去日本電子企業在消費電子產品著力頗深,但隨著全球市場競爭日漸激烈和消費產品價格走跌兩大利空夾擊下,許多日本科技企業紛紛精簡拆分旗下業務,轉型發展科技服務市場。

檢視中西當年所做的決定,對當前日立發展至關重要,為減少對因人口下滑成長趨緩的國內市場依賴,如今他更積極領著日立走向國際。

《華爾街日報》報導,為了加速全球擴展計畫,今年 2 月日立以近 26 億美元收購義大利國防與航空巨擘梅卡尼卡 (Finmeccanica) 集團旗下負責鐵路業務的 AnsaldoBreda 與 Ansaldo STS 兩家公司,預計可為日立在歐洲市場打下更穩固的基礎。

當前鐵路業務越來越全球化,競爭也日益激烈。當今鐵路市場主要三大巨頭分別為加拿大的龐巴迪、德國西門子與法國阿爾斯通。中西對這項收購案的意圖十分明確「歐洲是非常重要的市場,但當地已有阿爾斯通和西門子兩大龍頭,我們需要在其他國家建立自己的基地,因此這項交易案是很自然的決定。」

Hitachi(圖:AFP)
Hitachi(圖:AFP)

今年中國兩大鐵路製造商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正式合併成為資產價值約1300億美元的中國中車,就是為了讓中國兩大鐵路龍頭跳脫以往兩家國企在海外市場惡性競爭、削價搶單現象,集中品牌資源參與全球市場競爭。

中國中車的誕生,也讓日立在國際市場多了更不可輕忽的對手。事實上,目前中國與日本在東南亞高鐵工程計畫競爭已日趨白熱化,先前中國拿下印尼高鐵案,日本則搶下泰國高鐵專案。不過中西認為,日立在鐵路工程競爭上仍有優勢,他分析中國可能在新興市場上以價格戰取勝,但日立擁有的是技術上的優勢。

在核電業方面,中西表示福島核災不只對日本國內市場有很大的影響,全球核能產業也連帶受波及。但中西強調:「我相信核電仍是很關鍵的技術,畢竟核電廠不會產生二氧化碳,更可維持運轉 60-100 年。」

中西也強調,儘管前方挑戰重重,但他對於公司超越去年財報成績仍深具信心,並直指當前所走的道路仍「十分適切」。他強調自己向來很積極傾聽內外部的聲音與意見,想著未來五年後究竟會怎麼樣?

隨著先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英,為國內核電廠帶回大單。《日經新聞》報導,英國原子能機構名譽主席 Barbara Judge表示,英國現有核電站陸續將退役,除了中國外,日本部分企業也同樣拿下核電廠相關訂單。

但他特別提到,核電站的考量不只是造價,品質、價格與服務都非常重要,他看好日本在安全性與品質仍受國際青睞,在海外建設核電廠有多年經驗與較高的技術能力,也是市場競爭出線的重要優勢。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