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材」對價方案大考:19%溢價成爭議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建材(03323-HK)吸收合併中材股份(01893-HK)的對價方案甫一發布,立即遭遇市場質疑。多家內地券商指出,對價方案僅19%的溢價存在價值低估。
根據重組預案,每1股中材股份對換0.71股中國建材,按照此次1:0.85的換股方案,中材股份停牌前只有19%的溢價。
9月11日,中國建材與中材股份聯合在香港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建材執行董事兼總裁曹江林表示,股東會將在11月進行投票,若順利的話,今年12月或者明年1月整個合並將全部完成。
最後一個懸念在於,對價方案中「19%溢價」成為爭議焦點。「中國神材」能順利通過股東大會的投票嗎?
中國建材吸收合並中材股份至今持續了一年多,目前“兩材合並”進入最後一道股東投票程序。
在投資者翹首期盼之際,被譽為「中國神材」的新中國建材浮出水面,總資產將超過5000億元。重組完成後,中材股份將被依法註銷。
根據合並協議,中國建材將發行30.36億股中國建材股份,其中包括9.90億股中國建材H股,及20.46億股中國建材非上市股。
交割日後,中國建材總股本將擴股為84.35億股,其中38.69億股為中國建材H股,相當於已發行總股本的45.87%;剩余45.66億股是中國建材非上市股,占總股本的54.13%。
上述對價方案一度遭遇質疑。多家券商機構發布點評指出,0.85股中國建材換1股中材的換股比例需要提高,或者中國建材的估值提升,中材股份的股東才會同意合並方案。
銀河國際指出,如果中國建材的股價在覆牌後沒有大漲,中材股份的獨立股東或會向公司要求提升換股比率。
國君證券在研報中表示,19%溢價的原因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中材股份相對中國建材PB較高。截止停牌前及2017 H1最新報表,中材股份PB為0.62,中國建材PB為0.55,中材股份略高於中國建材。 2)盈利能力及負債率狀況,中材股份略好於中國建材,合並後中國建材股份報表略有改善。2017 H1,中材股份收入251億元,實現凈利潤12.69億,凈利率5.07%;對比來看,中國建材上半年實現收入537億元,凈利潤8.85億元,凈利潤率3.40%。
事實上,我們不妨參考一下水泥行業並購的其他案例。2017年4月,台泥國際集團(01136-HK)被其母公司TCC以溢價率38%提出私有化,1.1倍PB,以現金收購。2016年1月,海螺水泥在第一次收購西部水泥(02233-HK)16.6%股份時,給出了1.3倍PB,以現金收購。
而中國建材此次收購,雖說存在19.18%的溢價率,但計算下來PB只有0.7倍;而且收購還要以換股方式進行。對於不能以沽空對沖的散戶而言,還要面對收購過程中股價波動的風險。
輿論認為,如果單從估值的角度來看,這次中國建材出手有些保守,未必能達到投資者心中的目標價格。
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華爾街見聞,中材股份相對於中國建材只出現19.19%溢價,主要因為中國建材商譽過高,一直沒有實質性減值,最高曾達到400多億元;而且部分收購進來的資產質量不達標,其盈利能力較差的問題尚待解決。
另一方面,中國建材在港股中PB很低,旗下資產包猶如一個“大雜燴”,有好多優質資產“混摻”其中,出現了好資產長期得不到溢價。如果把中國建材的全部商譽減去,其PB立即獲得快速提升。因此,一旦啟動商譽減值,中國建材的估值自然就上去了,股價難免有波動。
二級市場獲得「平穩過渡」
事實上,9月13日,中國建材與中材股份雙雙大漲12%左右。中國建材成交非常活躍,成交量急劇放大;與此對比,中材股份雖然大漲,但是交投頗為清淡。
有關投資界人士告訴華爾街見聞,這說明對價方案在二級市場獲得了平穩過度,兩家公司的股票並未出現激烈拋售,中國建材的主體上市地位基本上獲得市場認可。
一位港股投資者對華爾街見聞表示,正當市場質疑「中國神材」的對價方案之時,中國建材與中材股份已經大幅拉升,一夜之間在H股獲得巨大關註。
問題在於,面臨11月即將到來的股東大會,重組方案能順利通過股東投票這一關嗎?上述人士表示,投資者在二級市場上搶籌,或許已經提前投出了讚成票。
來自華爾街見聞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川普關稅新政引波動 用主動式投資度過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