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雙叒叕!股指期貨鬆綁倒計時?望發揮兩大功能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年股災帶來的後遺症之一就是股指期貨被限制。原本是國內最為活躍的期貨品種突然失去流動性,漸漸退出了舞台。但行業人士也在不斷發聲力挺股指期貨,稱其不是股災元兇。經過一年的時間沉寂,股指期貨解綁的傳言愈演愈烈。在嚴厲的限制措施下,流動性枯竭成為最大的問題,機構紛紛呼籲監管鬆綁「解渴」。
在16年8月有消息傳出稱中金所正考慮放寬股指期貨的有關限制,但隨後中金所正式回應該消息與事實不符。在上周五又被傳出期指放開的消息,據澎湃報道,知情人士透露股指期貨鬆綁已得到監管部門的初步同意,股指期貨有望在本月實現第一步放開——將非套期保值客戶的單個產品單日開倉交易量限制從10手調至20手。這位知情人士說,股指期貨鬆綁可能定在1月16日或1月23日。而且據該人士表示,將會以漸進式的方式放開股指期貨,不會一步到位。但是目前監管部門對此未予置評。
股指期貨被冤枉背鍋業內人士發聲力挺
國內股指期貨被閹割的導火索是2015年發生的股災,當時股指期貨成為了「替罪羊」,一朝被打入冷宮。其實發生股災並不只是中國,在1987年美國也發生股災,當時的美國財政部部長布雷迪就把矛頭指向美國的股指期貨。但在1988年,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過會聽證時就反駁說這種指控實屬臆想。1991年,莫頓·米勒公布了一份調研報告,稱美國股指與股指期貨沒有關係,反之股指期貨能投提供流動性來規避市場的大波動,一定程度上減輕現貨拋售壓力。
在中國發生股災後,市場上存在譴責股指期貨聲音。業內人士解釋了其中緣由:首先,時機不對,股指期貨推出的時候正處於中國的大熊市中,連續幾年的股市下調,股指期貨被認為在推波助瀾;其次,因為套保的功能,機構在股市中買入股票,做空股指期貨;第三,因為門檻高,股指期貨多是機構在參與,散戶無法進入,了解不深,更願意將股指期貨視為洪水猛獸。
股指期貨被口誅筆伐,但不乏多位學者、行業人士都紛紛發聲力挺股指期貨。2015年11月19日,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在財經年會2016上首次向社會公開了其針對本輪股市異常波動的十八萬字研究報告,由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聯席院長吳曉靈、聯席院長李劍閣及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王忠民擔任課題組帶領人,指明股市快速暴跌的原因並不因為股指期貨,相反,股指期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現貨市場的拋壓。因此,建議正確運用衍生產品等創新金融工具,完善市場定價和風險管理建設。
鬆綁概覽加大股指期貨將發揮基礎功能
在業內人士看來,2017年放開股指期貨的概率較大,主要原因也是因為市場的驗證。深圳一家公募基金量化投資總監表示,這與監管層對股指期貨的認識重構有關。他以12月份債市的波動為例,指出由於債券現貨市場流動性,但國債期貨成交活躍,市場選擇做空國債期貨,進而規避了現貨市場的踩踏。這也佐證了金融產品對現貨市場的影響並沒完全負面,這會促使監管層的認知發生改變。但該人士也表示,能否放開股指期貨這是政策層面的事情,業內人士只能懷着樂觀的態度,期許事情的發生。
假使股指期貨放開,最基本的是能為市場注入流動性,量化對沖產品將能為市場引入長期資金,曾有私募機構預計認為,隨著股指期貨在政策上的鬆綁,光是現有的產品復活就能帶來兩三千億活水。
另外自股指期貨被限後,一直無法發揮風險管理和價格發現的兩大功能。海通證券(600837,股吧)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認為,隨著期指的放開將會四大作用:交易的衝擊成本也會降低、股指期貨的長期貼水狀態會逐漸恢復到正常區間、提升風險管理功能,並且利於套保規模的擴大。
業內人士表示,股指期貨鬆綁,能恢復股指期貨的對沖功能。從量化交易角度的分析,收益穩定的產品大多數採取對沖策略,參與股票現貨投資的同時利用股指期貨套期保值。而且養老金入市在即,養老金結餘委託給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營運,社保基金還需利用股指期貨對沖,這將恢復期指的對沖功能。
- 從6月延至9月?市場重估聯準會降息節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