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生活

【十三五點燈】要實現中國製造2025 官商民缺一不可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一直被稱為世界工廠,從可以知悉中國的製造業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及重要性。製造業亦是內地主要產業,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在2014年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7.13萬億元人民幣,佔內地整體GDP規模達到42.6%。這反映出製造業在內地經濟發展上扮演重要角色。不過製造業已逐步失去了以往的風光,成本上漲及人民幣持續兌美元升值,讓中國製造業失去了競爭力。既然製造業是國計民生之鑰匙,內地亦不得不為製造業的升級改造,這正是中國製造2025年的前設。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年,是內地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據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中國製造2025》通知中,提出數目指導方向,當中包括創新?以質量為先?綠色發展及結構優先等。而戰略目標是希望在10年後內地可以製造業強國,至2035年時,內地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並且要提升創新能力,提升競爭力。


不是說內地已成為世界工廠?為何突然要提出製造業升級改造?這確實與內地製造業的困境。過去內地製造業成功,成本平當然是重要原因,當中包括各地方政府為廠商提供的稅務優惠,勞工成本便宜及質素較高等。可是這樣的紅利近年已日益減少,原因內地不斷調高最低工資。其中被視為中國製造業之都的東莞,今年當地每月最低工資水平已調高至1510元人民幣,按年增加15.3%。有報導更指出,隨著今年上調最低工資後,部份在當地設廠的港資中小企業利潤率,將降至10%以下。

另一個降低內地產品在世界競爭力的因素,為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從2005年7月匯改,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約30%,變相進一步降低了自家產品的競爭力。在勞工成本? 人民幣升值等因影響下,部份原來在內地沿海設廠的廠商,不是將廠房遷入內陸,個別更將廠房遷離內地。

如上文所述,讓內地製造業重拾競爭力,是中國製造2025年的目標。如工業生產能善用資訊科技,便可以達到有關效果,因此在訊息化?智慧化,甚至「互聯網+」,均與中國製造2025連上關係。情況就以作為世界製造業大國的德國,早年便考慮工業4.0,透過建立具有適性?資源效率等元素的智慧工廠,相信這亦是中國製造2025的方向。

事實上近期在內地設廠的廠商,便考慮引入更多機械人,以提升生產效率,表表者當然是全球最大的手機代工廠—富士康。就連內地房地產行業的一哥,萬科(00002-CN)(02202-HK)亦有意使用機械人,以彌補未來內地人口對公司人力流失。

既然資訊化及智慧化乃是中國製造2025的重要內容,資訊科技行業當然是大力發展行業,包括軟件?互聯行業?整合電路等當然是大有發展空間。同時要提高產品競爭力,與新材料有關行業相會亦會重點發展。近期內地亦有地方政府要求藥物製造行業與中國製造2025對接,醫藥行業亦會發展。至於在2025年時,可否達到以上目標,除了政府的政策大方針外,更重要是私人企業是否願意為配合此方向而作出投資,包括引入新機械設備及對員工作技術培訓。加上提高自動化比例,又會否令內地工人投身職場難度增加?以上種種難題,必定要官商民三方合作,才可以解決。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