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 只是裝逼神器?支付市場誰說了算
鉅亨網新聞中心
關於支付市場的爭奪,已經讓本就戰火紛飛的金融行業更加白熱,而近期,燒遍中國支付市場的大戰,又添一位重量級外援,它就是2016年2月18日上午正式搶灘登陸中國的Apple Pay。
今天,筆者發現:包括多家行業媒體、各大銀行在內,微信端推送的新聞頭條都被Apple Pay 霸屏。 就連各大銀行,也紛紛向其伸出橄欖枝。
自18日凌晨5點起,支援Apple Pay業務的境內銀行有:工行、農行、建行、中行、交行、郵儲、招行、興業、中信、民生、平安、光大、華夏、浦發、廣發、北京銀行、寧波銀行、上海銀行和廣州銀行等19家銀行。
說到這兒,綜合各方觀點,筆者給出的建議是:既然Apple pay來勢洶洶,勢頭逼人……
我們不妨……………………先看會兒戲。

蘋果不是萬能招牌,支付還要水土相服
當我們在中國談論Apple pay,我們首先要弄清楚,這個美國來客在中國的劣勢:
在美國大本營,表現平平后勁不足。最初的市場,當然得益於蘋果在美國電子市場的先天優勢,然而后期的發展卻成績平平,甚至表現出了后勁不足。
而在美國遭遇碰壁之后的apple pay能順利登錄並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相抗衡?筆者不敢妄下定論,但水土不服,確實很難打開市場。
在中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這兩大本土支付平臺,足足用了近兩年時間,才把原本弱勢的應用場景,基本上填滿了實體消費市場的每個角落。但依然不敢樂觀地說,中國手機用戶可以出門不帶錢包了。
同樣是在這里,Apple Pay 這個美國來客能做得比中國兩大巨頭好嗎?多位分析人士對此並不樂觀,有觀點認為,在擴充應用場景上足以考驗庫克和他的蘋果中國團隊,中國市場的法則和邏輯,不可能因為你是蘋果而傾斜或改變。
要知道,中國人的移動支付習慣,畢竟是支付寶培養起來的。
三益寶:因地制宜,才能專業對口
可以說,無論是炒得沸沸揚揚的apple pay支付平臺,還是互聯網金融的割據紛爭。對於用戶來說,標準其實就一個,這個支付方式,是否適合自己,這個平臺,是否適合自己。
以三益寶網貸平臺為例,這樣的中小型專業型平臺,具有針對性的鮮明特色和突出優勢。該平臺只做個人對企業的P2C企業直投。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以及技術研發,去座企業項目的風控把關,旨在把優質企業項目,作為自己的招牌來做。
實際上,從三益寶上線以來的表現也能看出,這個招牌,算是打響了。如果要說像余額寶那樣靈活的理財,三益寶完全沒優勢,或者像拍拍貸個人對個人的借款方式,也不是它的主要業務,但是,在企業直投這方面,它做到了極致。
回到支付市場的問題,apple pay所要面臨的,也正是一場來自於用戶市場的考驗。
- 稅季理財術,掌握資本利得又能減少稅務負擔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