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tpp的意義在于爭奪規則制定權 并沒先進性可言

鉅亨網新聞中心


美國主導的tpp經過馬拉松式的談判終於塵埃落定,通過對tpp的大致的分析,筆者認為,其更多的意義在於爭奪規則制定權,與自由貿易本身來說,並沒有先進性可言。

美國一慣崇尚自由貿易,中國也是。但是,不管是以前美國主導的wto,還是現在美國主導的tpp,都只是自由貿易的一域,並非自由貿易的全部,制定wto或tpp,都有背后的利益導向,既然wto符合全球各國利益,又何必再推出一個tpp呢?原因就是利益發生了變化。新的利益驅使,導致了tpp的產生。


自由貿易,說得最多的是美國當局,但是,現在仍在執行的wto,則有許多前置條件,以前美國掌控著全球主要貿易,對於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家,給予了許多年的“最惠國待遇”,比如關稅、人權、產權保護等,再比如哪些產品允許進入美國市場等,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當時,美國的經濟異常強大,因而美國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條件,並對新興市場國家提出了“有條件”地加入要求和交易條件。可是,關於自由貿易本身而言,並不存在條件問題,那么,wto的許多條件,都是不符合自由這一重要特征的。同時,自由貿易本身並不存在關稅壁壘,而不管是wto還是現在的tpp,都把滿足美國提出的條件做為進入的關鍵,這本身又是對自由貿易的否定。

中國對自由貿易的做法可以舉幾例加以說明,比如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均采取零關稅的方式進行自由貿易,中國與澳大利亞達成的自貿協定,同樣有近97%的項目實行零關稅,未來中韓日自貿協定如果達成,零關稅也將是必然。

為什么這些協定要談判如此長的時間呢?

原因之一是:現在,全球的貿易還並不是自由貿易,貿易項目有許多仍然受國家支配,很多國家在區域性或者兩個國家之間進行的貿易協定談判中,都無法回避國家利益。其中談得最多的就是協定達成后,是否會造成“狼來了”的恐懼。中國在加入wto之前,這種擔憂最多,現在來看,不但沒有讓本國企業受沖擊,反而讓企業受益良多。再比如,一些涉及國家利益的項目,在談判中必然被各國所擔憂,這需要各個國家要進行改革,比如國企改革,按照美國主導的tpp的要求,國有企業基本不能參與到貿易中,否則就會造成私有企業與國企不能公平競爭,美國認為這體現了公平競爭的規則。筆者認為,此次tpp與wto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此。而且這不但是針對中國國有企業,還為其它新興市場國家立了新規。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從2011年開始的亞太再平衡中,以及更早美國針對中國國有企業在海外競爭中的掣肘和中國國有企業的屢屢失利了。

此次美國主導的tpp,實際上是一個范本,一個主要排斥國有企業國家為主的規則。這也是為什么不把中國包括在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按照美國的說法,這其實是一個價值觀的認同問題,排斥國有企業就是美國的一個價值觀,或者說,tpp其實是私有制國家之間進行的一種貿易交換協定。

原因之二是:規則體現了對除美國外市場國家的苛刻的條件。既然規則由美國制定,利益傾向於美國是不爭的事實,一切皆有利於美國利益是tpp制定的一個前置條件。這樣的條件要讓其它國家迅速達成是很難的,因而這次談判也就是馬拉松式的,因為這些國家要反復思考這些條件對本國到底會產生何種影響。

原因之三是:tpp其實是美國爭奪全球話語權的一個標志性協定。按照美國的想法,wto並不能完全涵蓋其意志,這其中主要的一點就是國企。可以認為,tpp是wto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補充性協定,甚至是一個全新的協定。從第一批進入的國家名單看,也明顯帶有針對中國的意味兒。關於這一點,必須要對2011年以來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政策加以思考,比如,從美國2011年第一次對中國產品進行“反傾銷”以來,美國提得最多的就是中國國企的補貼和地方政府的補貼,歐元區國家對中國的“反傾銷”當中同樣也反復提及了補貼這一點。而越南同樣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同樣國企性質,為何卻能進入tpp中?而中國卻不能?美國實際上在軍事、貿易等領域,都在利用中國周邊國家對中國施壓,這一點已經毋庸置疑。但是,中國的影響力目前已經排在美國之前,這些國家在反復思考與中國關係中才最終達成,時間自然是長了。

美國制定的tpp,其危險性很高,因為一旦讓這個協議如同wto一樣有效和廣泛執行,那么,中國將長期被排除在協定名單之外,最終將被徹底孤立,這也是美國“亞太再平衡”規則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不過,美國要達到目的,困難相當大,因為中國豐富的資金來源,沒有一個國家會把中國拒之門外,當然,中國顯然並不想就此與美國另起爐灶。中國官方明確表示,中國對tpp持開放態度。實際上中國的國企改革已經在路上了,能夠完全讓美國政府“放心”,不必再對中國國企介懷。這也同時讓我們對國企改革有了緊迫感。

另外,中國推出的“一帶一路”以及“亞洲投資協定”,其實同樣有著規則制定的意義,這表明,中國已經不滿足於現有的wto和tpp,而是在區域性規則制定方面,主動迎接美國的挑戰,爭當規則制定者,特別是區域性規則制定,中國有很大的訴求。

tpp並不是真正的自由貿易

不管是美國主導的wto還是tpp,都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自由貿易,而自由貿易才是人類的共同價值觀。中國有國有企業,但美國有跨國公司,同樣都存在著競爭的不完全公平,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公平競爭。正如當年美國要把微軟一拆為三一樣,實際上行不通,雖然反壟斷名義上是對的,但政府介入把一個跨國公司拆散,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中國由於改革開放后,企業才有了真正的發展,如果不是由政府來強行組建一些特大型企業,中國也沒有能力與美國公平競爭,只能繼續做“世界加工廠”,並當作是世界制造業中心,而中國的這種錯覺,正是美國需要的。

中國企業與美國企業最大的不同是:中國與相關國家進行雙邊貿易,是本著雙方互利共贏,或者說“雙贏”進行的,但是,美國企業則必須要體現美國老大的最大利益。所以說,未來要在全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貿易”,中國的方式要先進得多,也最容易最先達到自由貿易的境界。自由貿易的本來含義其實正是單體之間的貿易,而wto和tpp只是把自由貿易強加了許多條件,而且是一個不平等條件,從這一點來說,tpp本質上就不是自由貿易協定,而tpp的達成,是在現行國際條件下美國采取政治外交和軍事外交推動的結果,本身更多地體現了維持規則制定者的利益攸關。比如,越南能夠參與進來,是美國利用了越南特別渴望能夠得到美國武器裝備來制衡中國,而且越南特別需要美國來幫助完成軍事裝備的升級,可是,若干年后,越南最終會明白,什么也得不到,最多就是像台灣一樣,得到一些退役的或者已經落后的武器裝備,而且越南的美元儲備也只能幫助美國收購軍工垃圾。

自由貿易才是最先進的,自由貿易交易的本身就是產權交易,如果怕被別人仿造就不要賣,既然賣了就不要怪罪別人仿造。自由貿易本身並不需要加關稅,本來就應當是零關稅,之所以加關稅,完全是國家意志,這同樣讓所有帶有明顯政治企圖的協定蒙羞。零關稅是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之間的一個創舉,從這一點看,tpp表面看似是在爭取規則制定權,實際上是在復制中國的自貿區做法,並意圖對抗中國。

tpp對中國的影響

單就tpp協定對中國的影響來看,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上面提到的,通過對國企排斥,把中國拒之門外,然后把這個協定像wto一樣推廣,就會置中國於死地,但關於這一點很難行得通。

另外,tpp協定本身,基本與wto一樣,是對新興國家的掠奪,說得好聽一點,是利用了這些不發達國家的經濟成長性,以及人工成本等有利條件,並且利用他們對美國產品的渴望,達成了不平等的協定,讓美國對這些國家的利益剝奪變得“合法化”。但是,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由於很多行業的產業鏈已經基本形成,有些產業鏈還是全球最先進、最發達的,比如電子產品、紡織產品、汽車等,中國的貿易鏈條也比美國要多,現在中國與128個國家和地區有著貿易來往,而美國僅有76個,中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了,因而,從這一點上來說,對中國的負面影響有限。就制造業來說,中國是聯合國統計中唯一最全面的國家,就是說,中國的制造業門類最全面,從低階到高階全部覆蓋。這樣的工業基礎,憑一個tpp很難孤立中國經濟。

tpp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應當是“粗加工”這一塊,過去,中國扮演的就是這一塊,現在有一些要分流到像越南等這樣的國家中去了。最近數月以來,中國的加工貿易不斷減少明顯是受到了沖擊的,並且這種沖擊還會持續。(本文作者陳維君系職業投資人、和訊評論特約研究員,有著二十年的股票和期貨投資經驗)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