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信用卡惡意透支的背后 都是哪些人?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日,有關信用卡惡意透支最高可判無期的訊息在網上被吵得很熱,很多卡友對這一犯罪行為不太了解。昨天上午,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對外通報涉銀行卡案件典型案例及相關調研結果,結果顯示,九成信用卡詐騙為“惡意透支”。
那么,哪些行為屬於信用卡惡意透支,容易惡意透支的都是哪些人呢?
哪些行為屬於信用卡惡意透支?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透支欠款本金達到1萬元以上,並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后超過3個月仍不歸還的,應當認定為“惡意透支”。此外,明知沒有還款能力還大量透支,肆意揮霍透支的資金,通過各種方式逃避銀行催收的,都可能被認定為“惡意透支”。
容易惡意透支的都是哪些人?
西城區法院對該院自2014年初至2015年8月審理的案件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該院共審結信用卡詐騙案件45件,涉案被告人47人,涉案金額共計人民幣620余萬元。45件信用卡詐騙案件中的40件為“惡意透支”類案件,占比89%。
通過調研,“惡意透支”類案件中涉案被告人有兩大特點,一年齡層偏低,二大多無固定職業。40名涉案被告人中26人年齡在40歲以下;40人中27人無固定職業;而且這40人中一半為初中及以下學歷,學歷層次整體偏低。
常見的理解誤區:
多數卡友對於惡意透支導致的犯罪還存在許多誤解。一些人以為躲避就可以逃避責任,收到銀行催收通知后置之不理,甚至改變聯系方式,不少人並沒有意識到逃避行為可能構成信用卡詐騙罪等嚴重后果。此外,許多人還以為只要最終還款就可以免於刑事處罰,或誤以為判了刑就不用再還款,這些都是錯誤的。 (機構來源:融360)
- 稅季理財術,掌握資本利得又能減少稅務負擔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