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弟:中國已成為G20綠色金融發展的旗手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人大重陽。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作者曹明弟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綠色金融部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本文刊於8月26日央視網首頁,原文標題為「中國引領G20綠色金融發展」。
隨着人類經濟活動和環境資源問題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全球資源環境面臨困境,可持續發展已提上全球領導人的議程。2015年末,196個國家達成的《巴黎協定》,則成為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以來、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里程碑協議,全世界將共同致力於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對於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二十國集團(G20)作為當今世界經濟合作和治理的主要機制和平台,中國利用舉辦2016年峰會的契機,成功把綠色金融列入G20議題,在G20框架下推動綠色金融在全球的發展,顯示了G20的領導力和中國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影響力,中國已成為G20綠色金融發展的旗手。
繼2015年被稱為「中國綠色金融元年」後,2016年中國綠色金融迅猛發展,中國在綠色金融領域已走在國際前列。中國的銀行形成了新的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貸款發放機制——綠色信貸。截至2015年底,中國21家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信貸余額7.01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6.42%,占各項貸款余額的9.68%。貸款所支持項目預計可節約標准煤2.21億噸,節水7.56億立方米,減排二氧化碳當量5.50億噸、二氧化硫484.96萬噸、化學需氧量355.23萬噸、氮氧化物227.00萬噸、氨氮38.43萬噸。自2015年底啟動綠色債券的政策發布以來,從2016年年初到現在,中國發行的綠色債券已超過1100億元人民幣,占全球同期發行的綠色債券的45%,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中國建立了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並承諾先期投入32億美元。包括中國在內的「金磚五國」成立的新開發銀行正朝着專業、高效、透明、綠色的目標邁進,其首批貸款全部用於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
中國綠色金融的發展案例對於全球環境治理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包含「綠色」在內的五大發展理念,並提出「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戰略,促進經濟升級優化,有利於「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中國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快速發展和環境質量的有效改善,不僅為中國自身的發展提供了進一步轉型的推動力,還為其他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可以學習和參考的范本,應盡快擴大在G20的影響范圍,特別是在金融系統的影響。因此,在2016年,中國和英國牽頭發起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致力於提出可提升金融體系、動員私人部門綠色投資能力的可選措施,獲得了G20成員國的積極反響和廣泛支持。
利用峰會契機,發揮G20對全球綠色金融發展的領導作用。一是設立綠色金融的統一框架。利用G20平台推動全球形成一個相互協調、統一行動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在全球層面進行金融政策的對接,將全球所有可持續的最佳綠色金融實踐和項目進行推廣,滿足綠色發展的資金需求,以實現全球環境的有效治理。二是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目標的細化。明確綠色發展量化指標,突出環境信息披露等相關的基礎能力建設和制度完善,在G20框架下搭建信息、數據共享平台,以激勵相關公民、企業和機構關注和督促綠色發展的進展情況。三是打造一個全球性的綠色金融發展標准和機制。首先是明確「綠色」的內在含義和標准,以促進關於「綠色金融」的識別、溝通和管理;其次是通過自由貿易和投資便利,比如APEC清單、WTO機制等促進綠色效益的獲得。(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博:@人大重陽,微信公眾號:rdcy2013)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人大重陽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