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前景值得期待
鉅亨網新聞中心
人民幣國際化前景值得期待
訪昆侖銀行戰略投資與發展部總經理助理李建軍
人民幣國際化正式啟動以來,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展望“十三五”時期乃至更遙遠的未來,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廣闊,但道路並不會都一帆風順。日前,本報記者專訪了昆侖銀行戰略投資與發展部總經理助理李建軍。在他看來,立足當下,放眼未來,人民幣國際化要內外兼修,與我國實體經濟結構調整相協調。同時,只有保持經濟可持續穩定增長,實現經濟結構調整轉型,才能為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保駕護航。
記者:與此前相比,2015年人民幣國際化之路是否有新的特點?
一是人民幣成為SDR籃子貨幣。世界主要貨幣都是SDR貨幣籃子的成員,進入籃子貨幣標志着人民幣得到了國際社會,特別是國際官方組織的認可。而且,人民幣在SDR的權重超越了英鎊和日元,是SDR籃子貨幣中第三大權重貨幣,這是對中國全球政治經濟地位提高的一種肯定,也為人民幣未來在全球金融市場中更廣泛使用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系統(CIPS)上線。縱觀任何一種國際化貨幣,都有一套自己的清算系統來提供支付清算便利。人民幣目前已成為全球主要的支付貨幣之一,只有解決好境內外支付清算對接問題,才能更加便利人民幣跨境貿易和資本流動。因此,可以說,CIPS系統的建成運行是人民幣國際化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其進一步整合了現有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渠道和資源,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將進一步擴大跨境人民幣交易規模。
同時,還要認識到,跨境支付清算系統的建設還能夠監測全球人民幣的流向和規模,真正在宏觀上對境內外人民幣做到統一調控和貨幣政策精准實施,確保國內外金融市場的穩定。這也是國際貨幣大國所應承擔的國際責任,有利於提高人民幣的國際聲譽。
三是人民幣的金融投資交易渠道逐步打開。過去,人民幣的國際化主要體現在貿易結算方面,這也是一種新興貨幣國際化的必經之路。不過,隨着海外人民幣越來越多,對沖匯率風險、提升交易頻率、提高投資收益的需求必然會增加,這就要求人民幣可投資、可交易的產品品種更加豐富。去年,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步伐有所加快,比如,在英國倫敦,央行發行央票就是非常有意義的嘗試,也標志着人民幣國際化在更多領域持續開展。
記者:談及人民幣國際化發展趨勢,目前,人民幣國際化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未來,在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縱深發展方面,您有什麼建議?
李建軍: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經濟增速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隨着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深化,中國經濟前景可期。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基礎,也預示着人民幣國際化必然會取得更大的成績。今年6月,在第八輪中美戰略和經濟對話期間,中國政府表示將向美國提供2500億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且雙方同意在適當時機把人民幣清算行設立在美國。此舉對於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強烈的積極信號,標志着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得到全球主要經濟體的一致認可。
當然,人民幣國際化實踐時間尚短,目前,中國雖是世界貿易大國,人民幣在跨境貿易結算支付中的規模較大,但人民幣還不是完全自由兌換貨幣。此外,海外人民幣離岸中心已經有很多,但是人民幣可投資的產品仍然有限,這些因素都制約了人民幣的國際使用。
從一般意義上講,一種貨幣的國際化需要這種貨幣能夠實現在全球貿易和金融交易中的自由流動,成為貿易和金融投資的計價交易貨幣,進而成為儲備貨幣。根據這樣的邏輯,我認為,未來人民幣國際化應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布局和取得突破。
一是繼續擴大海外貿易和直接投資中的使用規模。貿易支付和結算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當前的一個重要突破點就是“一帶一路”建設。中資企業在對外投資中,應廣泛使用人民幣,幫助當地企業投資建廠,金融機構要提供必要的跨境人民幣貸款。同時,對適銷對路的產品要放開國內市場,形成“對外投資—資金融通—產品銷售”為一體的跨境人民幣圈,把產業投融資和雙邊貿易統一起來,推進人民幣在“一帶一路”國家的本地化進程。
二是真正發揮貨幣互換在貿易投資中的作用。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央行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但是真正使用的還不多。未來應該激活貨幣互換協議,為市場提供人民幣流動性,促進人民幣在相關的雙邊貿易投資中真正使用起來。
三是推進金融改革,特別是要穩步推進資本項目開放,讓人民幣流動起來。國際經驗表明,國際化的貨幣既能夠“流得出去”,也應“流得回來”,真正在全球市場形成循環。目前,人民幣國際化的短板在於國內市場條件不適應和相關人民幣投資產品較少。未來應在確保宏觀金融穩定的前提下,持續推進金融市場的開放和建設,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資者投資國內金融市場,讓人民幣真正在全球市場流動起來。
四是發揮亞投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的融資功能,在國際貸款和債券市場促進人民幣的使用。以亞投行和新開發銀行的信貸為先導,以大型的區域內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為直接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提供包括區域內人民幣債券、貸款等在內的配套融資工具,在增加人民幣跨境結算的基礎上,促進區域人民幣債券市場發展和人民幣金融產品的開發交易,促使區域經濟體增加人民幣儲備需求。
記者:展望2016年,您認為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最值得期待的事情是什麼?
李建軍:2016年10月,人民幣將正式加入SDR貨幣籃子。如何打好SDR這張牌,撬動全球金融市場,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值得我們期待。日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提出了發行SDR債券的建議,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突破點,這既能提升SDR的活躍度,也會提升人民幣的知名度。特別是對那些缺乏資金的新興經濟體來說,SDR債券無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這個過程中,人民幣的價值也會充分體現出來。
人民幣海外離岸市場的平衡發展也值得期待。人民幣離岸市場最早在中國香港起步,目前已遍及世界主要的金融中心,但是發展還不夠平衡。特別是在英國“脫歐”之後,如何平衡發展主要金融中心的人民幣業務更加凸顯。一方面,在歐洲大陸是否需要培育一個新的、與倫敦相匹敵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從現在來看是值得考慮的。另一方面,在亞太地區,比如新加坡、悉尼、首爾等人民幣離岸市場如何發揮特色,和中國香港形成錯位競爭、優勢互補,也值得關注和思考。
亞投行和新開發銀行在人民幣國際化中的角色和作用值得期待。中國是這兩個國際機構的主要發起者,人民幣理應在其中發揮核心作用。在投融資環節,如何設計出能夠讓人民幣參與其中的金融產品以及提供人民幣流動性值得期待。
記者:可以預見,未來人民幣跨境使用會在跨境貿易、投融資和資產負債等方面迎來新的發展和機遇。其中,有哪些風險是我們需要注意並防范的?參考發達國家貨幣國際化的歷史,可以從中借鑒哪些經驗教訓?
李建軍:貨幣的國際化是一把雙刃劍,必然意味着義務和責任,會帶來一定的風險,特別是對中國這樣的新興經濟體更是如此。當前,我國的金融改革盡管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並沒有徹底完成,金融行業發展也不夠成熟,面對突發的國際金融風險,還不能夠充分地自如應對。從這個角度來看,隨着人民幣國際化越來越深入,有關風險也會增多,需要審慎對待。
一方面是資本流動會更加頻繁和難以預測。例如,如何加強對資本流動方向和規模的監測和預判,並通過有效的宏觀調控,防止資本大規模跨境流動,穩定經濟和金融市場運行;如何持續改善金融基礎設施,應對不斷擴大的金融交易規模,管理金融創新產品的潛在風險;如何實施有效的監管和完善法律制度,限制投機和洗錢等違規違法行為等,都是必須面對的金融風險。
另一方面是人民幣匯率的頻繁波動。一般來說,只有強勢貨幣才能夠成為國際貨幣。日元國際化之所以失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日元匯率大幅波動且持續貶值沖擊了國際投資者的信心。過去幾年,由於人民幣持續升值,對人民幣國際化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當然,人民幣持續升值不能持續,也不符合現實,更不能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長期基礎。同樣,人民幣持續貶值對於人民幣國際化也是沒有好處的。其中的核心舉措在於,要繼續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減少干預,使人民幣匯率更多地由市場決定,真正實現雙邊波動,打破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單邊預期,形成有買有賣的健康發展的市場,這就需要央行把維穩匯率作為政策目標之一,將匯率管理作為宏觀金融風險管理的主要抓手,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到人民幣外匯交易當中,使人民幣成為全球外匯市場的主要交易幣種,更好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 EBC全球百萬美金交易大賽 立即體驗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