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了! 簡單幾句就能讓你分清這些坑人的理財術語
鉅亨網新聞中心
理財小白和理財達人的差距真的不可逾越嗎?其實理財達人不過多懂了幾個理財術語而已。今天小編就給各位投資者再辭科普一下,這些你原本認為高大上的理財術語經過理財師們的解釋,其實根本沒有你想象得這麼難。
理財術語:年收益率
年收益率,是指進行一筆投資,一年之後能夠得到的實際收益率。但很多人會把年收益率與年化收益率混淆,如果搞混了這兩個概念也只有哭的份了。
對於年收益率,而嘉豐瑞德理財師簡單一句話就能區分二者的區別:年化收益率是變動的,是把當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換算成年收益率來計算。
年收益率
舉個例子:
以某款90天的銀行理財產品為例,年化收益率5%,10萬元投資,到期的實際收益為10萬*5%*90/365=1232.87元,絕對不是你原本所想的5000元!
理財術語:固定收益
固定收益看似簡單,但提到預期收益時,你可能又陷入了迷茫。
其實,固定收益,即到期收益是固定的,也就是說固定收益與到期實際到手收益率是一致的。就拿某公司穩利精選組合計劃為例,是固定收益類產品,2年期的20萬元投資本金,固定收益率為9.8%,到期實際收益率也是9.8%。
而預期收益率,並不是指到期實際到手的收益率,是指發售機構給予發行理財產品初期的一個產品最終收益率的估值。比如,一款預期收益率為10%的理財產品,到期實際收益率可能在5%左右,究竟多少是不能確定的。
固定收益
理財術語:到期日
到期日不等於到賬日,要注意分清。
到期日,是指產品的投資截止日。但產品到期後的資金到賬日大概還需2—7個工作日,如果資金到帳日時間較長,會攤薄你的實際收益。
理財術語:清算期
我們經常在投資平台上看到的 「T+0」、「T+1」、「T+2」等。「T」即產品到期日,「0、1」是投資者本金和收益到賬需要經過的時間,即清算期。
理財師提醒注意的是,產品在清算期是不計入收益的,清算期越長則利息的損失也越大。
理財術語:提前終止
終止
提前終止,這是很多高收益理財產品容易鋪設的一個坑。特別是一些銀行理財產品,為了攬儲,沖考核時點,就會發行這類理財產品。但是當過了這些時點,資金面回暖,銀行攬存壓力減少,可能會選擇提前終止高收益理財產品。
如果一不小心沒留意提前終止條款,入了坑,投資人就會很被動。投資者損失的,可能不僅僅是財富增值時間,更重要的是實實在在的增值的錢。
提前終止,是以實際投資天數來計算收益。由於投資天數的縮減,實際拿到的收益會小於投資者本來的預期。比如100萬,以5%年化收益率的銀行理財產品來舉例,本來投資期限為12個月,中途因多種原因,6個月就提前終止了,給到投資者的收益為100萬*5%/2=2500元,而不是一年5000元的收益。
以上理財師簡單總結的幾句話,大家都看懂了沒有?如果你是理財小白,看完了這些是不是迫不及待想動手開始投資理財了?
- 川普關稅新政引波動 用主動式投資度過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