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股轉系統:深化新三板改革 培育經濟新動力(圓桌論壇實錄)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對話股轉系統:深化新三板改革 培育經濟新動力
和訊網消息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一行三會支持的第五屆「2016金融街(000402,股吧)論壇」於5月28日至29日在京舉行。和訊網作為特邀財經媒體進行全程圖文直播。本屆論壇將以新機遇、新金融、新發展為主題。
以下為完整文字實錄:
主持人:請剛才幾位發言的嘉賓登場,後面會討論一些敏感問題了,請大家做好准備給他們提問。
第一個問題提給高總,因為他剛才提到分層,實際上已經榨不出什麼油水了,但是很多企業到這兒來,要麼就轉板,他關心什麼時候能轉板,要麼就是你什麼時候能搞集合競價,這個問題留給後面的企業談,高總不好談,我們讓高總談點好談的。這三個文件里面,對於金融機構的掛牌,特別是私募,剛才陳杭總已經提到了,不知道他是不是在你那兒掛牌的,但是他已經投資六七個了。前一階段把這些私募的管理公司在你這兒掛牌的都停了,這次又開了,好象標准很嚴,到底是緊了還是松了,這是第一個問題,現在是什麼情況,大概在你那兒,能達到你這個標准,恢復掛牌之後大概能有多少家?像這些金融機構,他融資就是來投向三板企業的,這個大概是什麼樣的掛牌情況,如果按你這個標准,有多少家私募的金融機構能掛牌。那些小貸,這些都不能掛的。另外一個問題,關於做市商中為什麼引入大量的私募,現在全國如果這樣引進之後,有多少這樣的私募管理公司具有到你那兒當做市商的資格,他們進來之後是不是能把創新層利用做市商制度活躍起來。我就問一個問題,陳杭能不能進來?
高振營:量,我很難給你一個數據,作為推動私募來做市是我們已經推動了,2014年就開始呼吁,2014年底證監會出台了一個文件,推動私募基金試點來做市,我們做這個事情的初衷,私募機構從投資者的視角去選企業,他能夠更好的發現企業的價格。我們希望做市商里面引入一些新的元素,能夠改變傳統的券商,券商做市的時候,原來更多的是從自營的角度去做,從投資者的角度去選,而不是作為一個做市商,作為一個流動性的提供者,價值的發現者,以及平抑價格的作用並不是很明顯。
多少家我為什麼不能告訴你呢?我現在也不知道,會里面要求我們試點,並不是誰都能來,要有一個基本的條件要求,可能對他的年限,管理基金的規模,現在還沒有定,以及合法合規的情況,還有他要建立相應的做市的系統,這些都是基本的條件,要具備以後才能夠進來。相信在這之前,我們肯定會把條件,包括程序都會提前向大家公布的,這也是我們一貫的做法。為什麼我告訴你我不能算出來有多少家,因為會里面允許我們做,但是還沒有條件對市場公布。
說到私募掛牌,按照新的要求,確實提高了,原來確實我們這方面基本上和普通的其他的企業掛牌是一樣的,就是那五條。但是現在,包括對它的存續期,收入占比,管理基金的規模,合法合規的情況都有一些要求,我們是給了已掛牌的企業有一個整改期,就是在一年之內如果達到了這些條件,你就可以正常的去做,如果達不到可能面臨摘牌,新的企業就必須符合,除了原有的業務規則的條件以外,還要符合我提出來的這幾條新的標准要求,這個數據也是沒法估計的,我們要求他幾條,一年之內必須整改了,有可能達到,也有可能達不到,這個事情是變化的。
主持人:還有一個問題要問一下巴曙松,在國際上PE、VC直接掛牌的案例多嗎?香港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巴曙松:也不是很多見,在香港市場通過不同的渠道來掛牌,法律安排差異也比較大,但是個數不是太多,所以在這里新三板也帶有探索性,怎樣把自己管理的資產,客戶的資產,收入模式理清楚。國際上雖然不多,但是也有代表性,黑石這些,當然我們現在在新三板掛的這些市值比黑石大出不少了,這也是提出另外一個問題,我也跟他們雙方的公司問過,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商業模式不一樣。
主持人:這一輪對於私募前期掛牌,新三板是沒有行業限制的,給很多私募,他們作為金融機構來融資,再投PE的掛牌了,掛牌之後發現他們都跑到二級市場去舉牌了,掛牌一個創投,不像中國文化基金,他只投孕育中的,沒上市的企業,他都到二級市場收購殼去了,後來給停了,這次又恢復。給這樣的機構掛牌,國際上也確實不多,本身信息披露上,他的治理結構上,都跟一個私募的管理公司和公眾公司的信息披露是不一致的,不知道是不是有沖突,所以我們才把標准搞得那麼高?
巴曙松:這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本來估值有差異,在一級、二級,不同板之間做套利,無可厚非,關鍵他是不是合不合法,披露的問題。
陳杭:這個問題我做一個補充。
主持人:你們掛牌了沒有?
陳杭:沒有。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內部是做過思考的,其實一個PE機構他要做,會碰到一個困難,難點是什麼?難點是他要面對兩類投資人,因為我們其實不掛牌,不上市,是GP,LP就是這些給錢人,這些人就是像股東一樣的,從西方的實踐來看,幾年以前掀起一股上市潮,但是後來他們都進行了反思,怎樣平衡這兩類投資人的關系,這個其實是很嚴肅的問題。我現在管的一期、二期、三期,這些LP,他的利益訴求點和GP掛牌之後的投資者是不一樣的,這里面會有一些矛盾,這是深層次的問題,這是第一個比較重要的。
第二個,從信息披露,或者從投資者理解來看,往往他們會產生一些誤解,認為這個基金賺了多少錢,就是GP賺了多少錢,完全不一樣的,基金賺的錢的20%是GP的,20%里面還有一部分是分給高管團隊的,真正這個錢,二級市場股民來分的,是整個基金賺的錢的20%,再扣除基金高管團隊那部分以後剩下的部分,很多投資人他們沒有想清楚,以為是管理這些錢的利潤就是他們能夠分的,這完全不一樣。我自己覺得前段時間,可能很多投資人沖進來投的,他們可能沒有把這個帳算細。一是沒有想清楚這里面有兩類投資人不同的訴求,二是這個帳可能沒算那麼清楚,我有這麼兩點思考。
主持人:我覺得補充得非常專業,大家在三板買PE、VC這種掛牌公司股票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剛才陳杭總他的思考,這也是為什麼今天國際上歐美市場PE掛牌的也很少,可能美國市場還有十家左右,香港幾乎沒有。所以今天我們又恢復掛牌,但是標准定的很高,當然我想還是有探索性的。
第二個問題,怎麼看待私募做做市商,我想請陳杭先談,你想申請當做市商嗎?
陳杭:坦白講,這個問題沒有剛才那個問題想得這麼透,從生意的本質來說,這種可能性是有的,為什麼呢?因為其實投資嘛,我們總是低買高賣,或者說是以價格投資者的身份去進入這個市場,當這個市場出現泡沫的時候,我們把股票拋了,這是我們基本的生意模式。如果現在三板上,如果我們進去做市,發現很多股票目前的股價比較低,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去做市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這是第一句話,這個事情做不做跟這個價格是有關系的,這是第一。
第二,從實操情況里看,我們自己感覺到很多目前的做市商,不是指私募機構,很多券商的公司,他們還是蠻有溢價能力的。我們正在看一家公司,准備投他,拿票的價格居然還沒有做市商拿的便宜,一般來說,是PE、VC一般比做市商拿的便宜才對,但是有幾個案子我們發現,居然做市商拿的價格比我們便宜20%,這個事情後來引起了我的思考,中國的企業家是希望做市商把他的股價維持住,有一個優惠。從這個角度上講,第一,如果價格比較低我們應該買,第二,還有這麼一層打折的因素,我們更加要參與了,所以從中國實踐情況來看,似乎答案是Yes。
主持人:話題該轉到孫總這兒來了,現在的做市商是一百多個券商面對七千多個企業,七千多個企業里面,現在已經采用做市商制度的1500家,顯然這點券商是嚴重的不足,一百多個券商面對幾千個企業,就出現一個問題。現在凡是當做市商的都老大,本來讓他們做市是活躍流動性,結果呢,流動性沒活躍起來,都賺錢去了,有人對你們有這樣的非議,您如何面對,愧對江東父老嗎?
孫議政:有一個基本的假設,我是有不同意見的。我們老說新三板的流動性不足,為什麼說不足呢?是因為跟創業板比起來,創業板的流動性太好了,而我的觀點是,創業板那個流動性是極其不足的,是一個賭場的頻率,而現在的新三板還沒有分成,分層以後就是前多少家,那個交易的頻率已經不錯了。所以,現在不能說新三板的流動性是不足的。
得出這個結論還有一個觀點,去年的時候流動性很大,現在慢慢在下來了,我就打一個比方,如果一個企業很小,處於快速成長期,哪個股東嫌着沒事干把自己的股票賣掉,而是等它長得足夠大以後再賣掉。現在這些很小的新三板的企業最缺的是什麼呢?最缺的是在快速發展階段,他希望能融到資,而從銀行融資很難。所以,如果能加大增發的批復,現增發批復在速度太慢了,這一點我們是有意見的,而不需要搞一些讓流動性更快的,讓我們去做市的動作。我們現在為什麼去做市?我們現在做了這麼多市,結果我們發現我們做市所帶來的收入和利潤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你讓做市的這個部門,你讓他通過交易買賣來掙這個錢,最後發現,他根本就養活不了,只有拿做市的又是去拿股票,一做市先賣掉一半,為什麼先賣掉一半呢?為什麼不拿着股票買來買去呢。就是剛才那個道理,小企業根本不需要股票這樣來回倒來倒去,只需要有一點流動性,有一個價格就可以了,而它需要快速的成長,當它做到足夠大的時候,他的流動性自然就會起來,大企業才有交易,小企業沒有交易。造成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應該把做市的交易費用再提高一些,提高到很高,也不用擔心流動性這麼差,讓券商拿一點錢,也不想掙錢,就是為了讓市場活躍一下,而現在不是這樣的。
主持人:其實現在對於券商做三板的盈利模式,大家覺得前面的確實沒掙到什麼錢,七八十萬,但是很多券商一匯報,因為我也當幾個券商的獨立董事,發現三板里面做市商那兒賺的錢,真的比投行掙錢多了,引出了陳杭這個問題,和大家的感覺不一樣,我跟曙松對你一個觀點可能還會有一點不同的看法,你覺得三板現在流動性已經不錯了,而且不是主要問題,但是我們倆都覺得三板要真崛起的話,對交易方式是關鍵,流動性不行,上不來,曙松是不是稍微展開一點,交易方式現在看來,沒有人敢回答三板分層之後就推出集合競價,那深滬交易所確實是完了,我們這兒沒門檻,再加上跟你一樣的交易制度,但是現在誰都不敢說,三板什麼時候搞集合競價,全部的希望是推出做市商,根據你的經驗,三板僅靠做市商制度,把大量的私募引進來,能成為中國大陸最有希望的交易所嗎?我建議你展開一點這個話題,還得給三板鼓與呼,要不然他們都轉板了。
巴曙松:剛才我說在主板這邊是大波動之後的自我修復階段,最近明顯看到IPO、再融資階段以自我修復為主,經濟轉型這些又不等人,修復嘛,注冊制很多探索就先緩一緩。
主持人:我剛剛就是想讓曙松談這個問題,為什麼現在大家都這麼看好新三板?
巴曙松:剛剛我跟劉紀鵬教授說,我們准備找一些市場人士討論,其實新三板往小了說,很快能做到萬家掛牌公司,往大了說,還有一種可能性,主板上注冊制,一會兒談,一會兒不談,這邊已經做了深入的探索實踐。有一個很資深的投資銀行家說,是不是可以以後就把中國的股市,首先必須先到新三板這邊掛,變成市場的基石,分層分多一些,再分多幾個層次,基礎層和創新層再分,動態調節,調節到上面之後,該轉板可以轉,這樣它就變成了整個資本市場多層次當中的基石部分。首先這一萬家,他經過改制、規范化,運轉一段時間之後,進入到第二層,已經可以采取做市商,再往上是創新層,創新層再往上多分幾層之後,以後即使要到主板上去的,也從這兒先過一下,規范化一下,就變成了不僅僅只是一個平行市場,變成一個提供上市公司必經的層次了,自動無縫對接地實現了注冊制,而且也對於上市公司形成了一個正向的激勵。這是一個很資深的銀行家提出的設想,像理論界的劉紀鵬一樣,他在實務界做了很多年了,他提出這個建議之後我在想,新三板往小了怎麼擺,往大了怎麼擺,這個就是往大了擺,這是有重要意義的。
陳杭:我補充一下,關於新三板股票流動性的問題,我是這麼想這個事的,好象一個地方賣大白菜,這個市場賣5分錢一斤,那個市場賣3毛錢一斤,你相信老百姓(603883,股吧)的眼光,中就有一天,5分錢一斤的大白菜會到0.15元左右,3毛錢一斤的會到0.15元左右,終究是一個過程。兩年以前,我跟三板的領導建議,兄弟們,你們第一件大事情,就是盡量把好的公司忽悠到三板來上市,只要做到這一件事情,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今天我非常高興看到,七千多家掛牌的,大約可能16%,一千三四百家在創新層里面,今年年第一萬家,再乘以16%,可能是一千六百多家。可以理解為,兩年以前我們給三板建議,盡量找一批優秀的公司到這邊來看,說明大白菜的質量是好的,沒有什麼大的污染,水也是好的水,空氣也是好的空氣,菜的質量不差。只要菜的質量不差,它是5分錢一斤,市盈率是20倍,在主板上可能是100倍的市盈率,你想想看,為什麼都是同樣好的水灌溉出的大白菜,咱們就是20倍市盈率,就是2毛一斤,他們1元一斤呢,短時間內可能會存在,但是相信他的業績從兩千萬,到三千萬,一直往上走,那個還在那邊掙扎,他一定會大放異彩,這是我非常有信心的。大白菜的邏輯,因此我對新三板充滿信心,我認為它目前市盈率比主板,創業板要打折。
主持人:問劉宇明一個問題,你們現在是三板掛牌的企業,這次估計能到創新層還是在基礎層?
劉宇明:剛才董秘已經提醒我了,講的時候有一個資產重組,實際上我們已經完成了,當時那句話有點不嚴密,我們董秘是非常優秀的,所以我很怕出錯。
主持人:我問你兩個問題,你怎麼看待這次三板這麼重要的分層,你對分層當中,最希望分層之後達到什麼目的?
劉宇明:我們陪伴新三板一起成長,因為我們也是最早掛牌的一批。
主持人:太虛,說點實在的。
劉宇明:我們的廣告效應已經給星立方帶來很多好處。隨着新三板的發展同樣還會有很多制度的創新,這些制度的創新對於新三板的這些中小企業來說,是量體裁衣,我們這個階段需要非常好的流動性,我們現在就是要發展,新三板給我們這種企業提供了很好發展的平台,我們也很感謝新三板。
主持人:感謝的話今天不說了,最後一個問題,再問一句振營,假如明天分層之後,在眾多經濟學家,特別是像我跟曙松這樣的經濟學家呼吁下,證監會批准新三板搞集合競價制度,你們現在具備條件嗎?
高振營:這個問題還真的不太好答。
主持人:我替你答,完全具備,現在就是沒批。
我今天發現主持人確實難當,現在把難題給在座的各位聽眾,你們有什麼問題想上台上的嘉賓提問。
提問:我是來自中國民族證券投行部的周天(音),請問孫總和高總,新三板對於主板市場的流動性折價大概是多少?
孫議政:剛才我們說了,市值小的2300家,平均市盈率50倍,創業板的市盈率應該是90倍,而如果是一個產業投資者,你如果屬於長期持有,在新三板上買一個股票,PE投資基本上都是12倍、15倍,20倍都嫌天價了,你說折價是多少,可以自己算一算。
主持人:你滿意嗎?
提問:這個回答我不是特別滿意,我想再問問高總,再問高總一點硬貨,對於私募基金做市,私募基金很多是自營,擁有這個公司的股票,如何規避私募基金自營與做市部門有可能會產生的共謀?
高振營:其實我覺得你這個問題不光是涉及到私募機構的,證券公司一樣,我們都是要求他的自營、投資,包括做市部門是要嚴格分開的,現在我們的標准還沒出來,包括對業務的管理制度。第一,肯定不會比現在對券商的要求低;第二,會對它的風控,包括你剛才說的問題,利益分配問題都會有要求的,不能說你既在這兒投資了,同時又來做市,相信這種可能性不是太大。
主持人:高總現在有點放開了。
高振營:但是,還是在研究過程中。
主持人:你什麼時候開始落實昨天的文件,接受私募到你那兒做市?現在有沒有具體的標准?
高振營:我們接受的時間就是對外公布了私募做市具體的管理辦法。
主持人:下個禮拜一?
高振營:我不知道,我們自己要出一個細則,證監會只是同意我們落實私募做市。
主持人:估計什麼時候出這個細則,就開始接受了?
高振營:盡快吧。
主持人:一個禮拜,一個月?
高振營:不知道,因為不歸我分管。
提問:我來自企業,我提一個比較具體的問題,金融和類金融企業以及掛牌的定增方面的問題,問股轉系統的高總,已經掛牌的類金融企業或者是金融企業,這中間可能不太好定義,這樣的企業已經掛了牌,接下來的定增跟其他的企業一樣比較順利還是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高振營:讓我們公司業務部總監孫立說一下。
孫立:這個問題在我們昨天公布的《通知》里面已經比較明確了,首先是這樣幾個大體的原則。一個是「一行三會」的金融類企業一般都是照常。私募,如果他之前已經整改完畢,認購發行,他可以繼續完成,其他的需要等到整改完畢以後才可以開展新的融資行為。類金融,我們給了若干個特殊行業,包括小貸、互聯網金融等等在內,這個目前還是暫緩的狀態。
提問:我來自天星資本(音),有一個觀點跟孫總不太一樣,三板的流動性還是非常差,我們現在已經投了將近500多家新三板掛牌的企業,目前在退出方面感覺還是流動性比較差。
主持人:陳總投了7家,你們公司投了500多家。
提問:已經掛牌的有將近300多家,一共投了500多家擬掛牌或者是已經掛牌的企業,三板因為整體投的金額比較小,我們對做市商擴容的事情非常 關注,之前做市商,像孫總講的,已經做成VC了,他自己做投資了,失去做市商原來的意義,不是掙交易的傭金。我們認為做市商擴容對於創新層的流動性改善會非常大,巴教授怎麼看這個問題。
孫議政:我再發表一個我的不同意見,認為現在新三板的企業已經很多了,七千多家了,美國有一個沃特市場(音),掛牌的企業四萬多家,層層分到最後,納斯達克兩千多家,我們現在七千多家,在印度,正而八經的主板市場就有八九千家,具體數字可以查一下,新三板的市場現在掛的家數太少了,什麼時候到四萬家,前面頭一兩千家,那個流動性才是真正的像納斯達克一樣的流動性,到現在整個新三板剛剛初創,道路漫長,這是我的觀點。
巴曙松:可以把幾個問題分開談,增加了做市商能改善流動性,這個判斷是增加多樣化的做市商和私募基金進來,保險進來,公募基金進來能夠改善流動性,好的流動性有助於高總他們去吸引好的上市公司,好的公司來掛牌,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剛才大家都希望新三板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要掛好公司,好公司如果能夠有流動性,那不是更有吸引力嗎,能夠把中國的苹果,中國的微軟吸引過來。如果只是流動性和交易方式不同導致新三板和主板的差異,為什麼不能讓新三板試一下呢?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