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頻發or未受「池魚之災」?票據理財究竟是什麼
鉅亨網新聞中心
票據理財,是商業銀行將已貼現的各類票據,以約定的利率轉讓給基金、信托中介,信托中介經過包裝設計後,出售給投資者。
而據嘉豐瑞德了解,票據理財中,主角是匯票,匯票則包括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兩種。銀行承兌匯票以銀行的信用為擔保,見票銀行就會兌付,理論上風險很小;商業承兌匯票是由付款人開具的遠期支付票據。由於沒有通過銀行的擔保,所以商業承兌匯票信用比銀行承兌匯票低。
從上述定義來看,銀行票據和互聯網票據理財產品顯然是有關系的。
那為何銀行票據案未給後者帶來較大的影響?
對此,嘉豐瑞德的資深分析師William給出了以下三點原因分析:
第一,互聯網票據理財產品多以銀行承兌匯票為基礎,相對來說,風險較小。
第二,目前從事互聯網票據理財業務的平台進本是獨立運作的,並非是與某家銀行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所以,他們手中所持有的票據並非來自同一家銀行,只有當出現了出事銀行對應的票,才會產生影響。
第三,票據理財平台只是為投資人提供一個信息中介的服務,票據本身在銀行托管,資金在第三方托管。除非是銀行倒閉,不然銀行承兌匯票的風險幾無可能。
William表示,雖然有銀行出現了大型票據案,但投資者不必過於恐慌,因為票據理財相較於其它產品而言還是比較安全的。
目前銀行出現問題的票據主要集中在紙質票據上,而紙質票據本身就存在着先天性的風險,容易被人鑽空子。投資者也可撥打免費電話400-803-1818進行了解。
不過,現在很多銀行都已暫停了紙質票據業務,僅有電子票據業務在開展,安全性方面更高一些。
但必須要提醒投資者的是,任何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包括票據理財產品在內。尤其當投資者從其它互聯網平台購買此類產品時,還需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盡量選擇大平台購買。由於投資者無法核實相關票據,不知道是否存在「假票」,所以平台的實力和信用就成了投資者防范風險的主要參考依據;
第二,謹防高收益。相較於銀行,第三方票據理財平台更容易以高利率來誘惑投資者。高收益勢必意味着高風險,所以投資者還得多留個心眼。同樣在第三方理財平台購買產品,建議投資者還是購買風險和收益都更為均衡的產品,如穩利精選組合投資計劃等。
此次三大銀行票據案發生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內部管理缺失,不夠規范,因此要想解決問題還是得從源頭入手。不僅是銀行,對任何理財機構而言,都要加強自身內部管理,給投資者更大的保障。
- 川普關稅新政引波動 用主動式投資度過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