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理財

王靜文:一個銀行從業者眼中的權威人士論

鉅亨網新聞中心



王靜文

作者簡介 王靜文,世界經濟博士,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關注世界經濟、國際金融、宏觀經濟等研究領域,曾在《財經》(博客,微博)(博客,微博)(博客,微博)(博客,微博)(博客,微博)(博客,微博)、《中國金融》、《農村金融研究》、《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發表署名文章。發表文章摘錄:「保障房博弈的政治經濟學」(《財經》網站)、「歐債危機下的銀行危機」《中國金融》。


本文章內容為作者應和訊網專欄之邀,獨家授權和訊網發布。和訊網邀請各界名家開設專欄,為讀者提供趣聞博見。敬請讀者關注更新。

5月9日,《人民日報》頭版再次刊登權威人士專訪《開局首季問大勢》,就經濟形勢、宏觀調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預期管理以及經濟風險這五個方面問題,全面闡述了官方的看法、想法和做法。

值得關注的是,這已經是權威人士第三次高規格在《人民日報》上談中國經濟。這一系列訪談,主要目的是傳達政策意圖、引導市場預期,進而防止經濟的大幅波動。立足商業銀行角度,對照前兩次權威專訪,筆者認為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信息:

一是「經濟運行將會是L型的走勢」,「分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權威人士認為,今年一季度經濟企穩,主要靠的還是老辦法,即投資拉動。綜合判斷,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相比於1月份的表態,多強調了一句U型,實際上表明中央已經接受了經濟將保持勻速運行的現實,不會再出台刺激政策強行扭轉。銀行業必須順應趨勢,至少在未來一兩年內做好繼續過冬的心理准備。與此同時,權威人士強調「分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無論是地區、行業還是企業,總有一部分在「二八定律」的分化中得到「八」的好處,脫穎而出,前景光明。銀行所要做的,就是敏銳地把握分化趨勢,並據此調整資源配置,優先扶持那些發展前景更好的地區、行業和企業。

二是供給側改革必須加強,需求側擴張只能適度。權威人士明確供給側才是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主要矛盾,需求側為改革托底,但不能過度,「不能也沒必要用加槓杆硬推經濟增長」、「依靠過剩產能支撐的短期經濟增長不可持續」、「拋棄貨幣寬松加碼加快經濟增長、去槓杆的幻想」。對供給側改革的重申,有助於消除一季度以來需求刺激不斷加碼所引發的爭議、遲疑和無所適從。權威人士此次特別強調了預期管理的重要性,認為穩預期的關鍵是穩政策,宏觀政策不能搖來擺去。對此,銀行必須意識到,類似於今年一季度的信貸大投放可能會是曇花一現,後續將難以再現,下一階段必須切實圍繞着「三去一降一補」的五大任務來開展業務經營。

三是股市、匯市、樓市要「回歸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對於這幾個市場,要「尊重各自的發展規律,不能簡單作為保增長的手段」。首先,股市要立足於恢復市場融資功能、充分保護投資者權益。預計股市後續發展將會以完善制度、減輕脆弱性為主。其次,匯市要立足於提高貨幣政策自主性、發揮國際收支自動調節機制。預計無論是兌美元還是一籃子貨幣,匯率的彈性都將會明顯增強,銀行需要做好本外幣的資產負債擺布,同時要為客戶提供更好的匯率避險工具。最後,樓市要通過人的城鎮化「去庫存」,而不應通過加槓杆「去庫存」,並逐步完善中央管宏觀、地方為主體的差別化調控政策。調控政策分化,區域樓市也將繼續分化,銀行不宜再采取一刀切的信貸政策,而應將自主權下放到分行,同時要圍繞「人的城鎮化」重點支持醫療、教育等相關產業。

四是摸清風險情況,做好風險預案。此次權威人士專訪,專門談及「經濟風險怎麼防」這一問題,而且內容非常具體,這在以往並不多見。權威人士特別強調目前經濟存在八個風險點(房地產泡沫、過剩產能、不良貸款、地方債務、 股市、匯市、債市、非法集資),高槓杆是「原罪」,是金融高風險的源頭,因此要穩妥推進去槓杆。對於銀行界最為關注的壞賬上升問題,權威人士明確表態,這是經濟問題在金融部門的必然反映,只要勇於面對,主動應對,不掩蓋和拖延風險,結果就沒那麼可怕。因此,商業銀行須高度重視風險防控,通過明確信貸導向、做好壓力測試、加強信貸基礎管理、加大處置核銷力度等方式守住風險底線。當然,對銀行而言的一個利好,就是權威人士明確表態「不要動輒搞『債轉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組」。

總體來看,這次權威人士的訪談,是對4月底政治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具體闡釋。未來隨着經濟形勢的變化,權威人士肯定將再度出面發聲。對於商業銀行而言,聆聽權威人士聲音、研判經濟政策走勢、思考下步發展對策,對於確保業務平穩發展、順利實現經營目標都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王靜文 作者系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 僅代表個人觀點)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