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NINGSTAR基金市場週評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一定要知道的投資風險
(作者: Christine Benz)
學術界與金融界通常將零風險利率視為基準指標。若從上述的角度來看,零風險利率為現金資產的收益率,投資人不僅能於到期日拿回本金,亦能從中獲得些微的投資報酬。
然而,凡投資即存有風險。即使將資金以存單或定存的方式來儲蓄,投資價值或許不會出現波動,但若將過多資金停泊於現金,或等同於現金的資產類別中,也會面臨像是通膨或投資損失等多重風險。當投資人了解各資產類別的投資風險之後,便有較高機會獲得較理想的報酬,同時避免於投資期間內,接受超過所能承受的風險。以下我們對幾個資產類別伴隨而來的風險做概略敘述。
◆現金與等同於現金的投資
通膨風險:固定利率之有價證券對投資人的風險,尤其是收益率特別低的有價證券,如:現金,會讓投資人覺得投資獲利或許趕不上通膨,而這肯定是現金最大的風險。
投資損失風險: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投資人無法達成他們所訂的投資目標,未能積極儲蓄則是其中一個原因。然而,即使投資人有長期的儲蓄目標,卻持有過多低波動性,或低收益率的投資,也只是徒增投資損失的風險。
長壽風險:此風險指的是,在目前普遍長壽的環境下,投資人可能面臨儲蓄不足的問題。投資人在計算需要預存的退休金時,必須考量儲蓄率、退休生活開支,及預期壽命等因素。
◆債券
利率風險:隨著利率上揚,公債價格會受到壓抑。債券投資組合的存續期越長,對利率上揚的趨勢也越為敏感。存續期較長的債券,會讓投資人在升息的環境中,僅能取得較低的收益率,同時也會增加他們的機會成本。機構投資人能透過持有單一債券直到到期,以降低利率風險。然一般投資人較難透過投資佈局分散於不同的單一債券中,來達到風險分散的目的。
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指的是債券發行人可能無法償還債務的風險。若將相同存續期的債券進行比較,信評較低的債券發行人,為了彌補投資人須承擔較高的風險,會提供他們較高的收益率。違約風險不是持有信用評級較低債券投資人會蒙受損失的唯一原因。以2008年的金融風暴為例,投資人出於恐慌競相賣出信評較低的債券,進而壓抑低信評債券之價格。
通膨:如同定存一樣,投資人希望藉由投資債券來獲得固定的收益,然隨著通膨上揚,投資人實際收到的投資報酬也將因此而減少。
再投資風險:此風險指的是投資人所持有的有價證券,會被迫以較差的投資條件進行再投資。對債券投資人來說,此類風險發生於債券發行人為降低現有債權利率,決定進行再融資,債券投資人因此被迫投資於收益率較低的商品中。
◆全球債券
匯率風險:對持有以外幣計價且未進行貨幣對沖債券的投資人來說,除了上述所提的各項風險以外,他們還要面對額外的風險,其中首當其衝的即為匯率風險,當債券計價幣別兌換投資人所屬的國家貨幣貶值之時,投資人將因此蒙受損失。多數以外幣計價的債券型基金,會進行貨幣對沖策略,避免貨幣的變化波動影響投資報酬。
地緣政治風險:債券發行地若為政治動盪的國家,債券價格會因為地緣政治風險升高而下跌。即使投資人不認為這類型債券的違約風險較高,其他投資人也會因為承擔較高的風險,而要求較高的收益率,進而讓債券價格下跌。
股票價值風險:價值水平風險適用於所有資產類別的投資人,能反映投資人是否以昂貴的價格買進股票,或者式投資期間的投資報酬是否因此減少,甚至產生損失。價值水平風險對於股票投資人來說,會是主要影響投資表現的風險,這也是我們股票分析師專注於企業公平價值(fair values)的原因。
基本面風險:此風險指的是企業的基本面,如:營收、獲利等,都可能不如投資人所預期,因而降低他們所投資的股票價值。
經濟風險:此風險指的是總體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甚至跨產業的影響到企業的基本面表現。假若,企業所屬的行業類別對經濟環境變化甚為敏感,如:製造業、基礎原物料及能源等行業,他們的獲利表現將與經濟景氣及其走向息息相關。換個角度來看,若企業生產銷售的商品是民眾不論在任何景氣環境下都需要的,如: 牙膏、製藥等,則這類產業的獲利表現對經濟環境優劣與否的敏感度就相對較低。
流動性風險:不僅是股票,此風險也適用於不同的資產類別。整體而言,缺乏流動性亦即投資人無法如願將其持有的有價證券以他期望的價格賣出。流動性風險對市值較小的企業而言,是比較需要注意的,但也適用於部分債券類型。
◆全球股票
匯率風險:如同以外幣計價的債券,匯率損失將減少整體全球股票的投資報酬。但一般而言,外匯波動對以外幣計價債券的影響明顯較以外幣計價股票來的大。
地緣政治風險:如同對債券表現的影響一樣,地緣政治風險對以外幣計價的股票,會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投資人傾向拋售發生戰亂,或政經不穩國家所發行的有價證券。以俄羅斯股市為例,同時受到與烏克蘭相關的政治制裁,及國際油價下行的影響,該國股市因此於近期出現大幅下跌。
◆原物料商品
經濟風險:與原物料相關的投資通常被視為用來對抗通膨的投資策略,因為原物料商品價格會隨著消費者願意支付較高的價格而上揚。相反的,當經濟成長與消費成長緩慢時,原物料商品價格往往會先行反應。
正價差:由於大部份追蹤原物料商品的投資,多投資於原物料衍生性商品而非直接持有原物料商品實物,因此會面臨期貨合約的價格與實體原物料商品價格出現價差的風險。在正價差的前題下,商品期貨價格往往會高於現貨價格。
(以上專欄內容乃筆者個人專業意見,誠供讀者參考;謹提醒讀者金融市場波動難料,務必小心風險)
- 以伊衝突看懂局勢,掌握搶進關鍵>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